第十四章 前寒武纪.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前寒武纪.ppt

第十四章 前寒武纪 一、 前寒武纪概述 二、 中国的前寒武系 三、 中国的南华系和震旦系 四、 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 五、 前寒武纪的主要矿产 前寒武纪地质时代划分 前寒武纪特征 时限长(46—5.4亿年) 地层普遍变质(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 构造变形复杂(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且经历多次构造变动)。 生物化石少 酸性和还原大气圈和水圈 矿产丰富(Fe、Al、U) 二、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方法 前寒武系:前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 一般由变质岩系构成,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由于原岩变质深、化石少,应用古生物学方法受限,没能建立世界统一的地质年代表。 前寒武系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1、构造—岩浆旋回法:地层间不整合、大规模岩浆侵入及区域变质作用。 2、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定量。 3、沉积建造(标志层):利用特殊的岩石类型和沉积建造划分和对比地层。如我国北方“鞍山式铁矿”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分布于世界多地南华系上统的冰碛层等。 4、变质作用:岩石越老,经历的构造变动越多,变质越深;岩石越新,变质越浅甚至不变质。 三、前寒武纪生物界演化 1、原始菌、藻类生物的发展 形态简单、无真正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 最老的化石:微小的球状、丝状体,发现与南非老于30亿年的无花果树群。 2、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 最早的真核生物见于13.5亿年北美贝克泉组。 我国华北13—12亿年雾迷山组发现绿藻化石。 3、后生动物出现,向显生宙过渡 前寒武纪最晚期,出现大量裸露动物无硬骨骼(外壳)和小型硬壳动物。 7亿年后,相当震旦纪上统地层,以伊迪卡拉动物群为代表的无硬体无脊椎动物印模化石。 6亿年前震旦纪时,微小带壳无脊椎动物化石开始出现,寒武纪时繁盛。 隐生宙、显生宙划分界线:多门类小壳动物化石的出现。 澄江动物群:混生带,位于寒武系底部。 第二节 中国的前寒武系 以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 北方:华北—东北南部广泛出露太古宇和元古宇。 南方:扬子区、华南区主要是新元古界。 一、太古宇 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 地球处于天文演化阶段,经历了地幔熔融阶段,可能形成拉斑玄武岩和超镁铁岩的初始地壳(硅镁质)。 出露范围小,冀东迁安、辽吉地区有出露,迁安曹庄研究最详,称曹庄岩系。 2、古、中太古界(34—29亿年) 分布面积增加,分布于辽吉地区、燕山山脉、冀西及鲁中、胶东地区。冀东研究最详。 常见的地层类型: 麻粒岩相:变质程度较深,为温度>700C、压力>109Pa下形成的各种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和麻粒岩。 角闪岩相:变质程度中等,温度575~700C,压力3~8×109Pa,常见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 绿片岩相:变质程度较浅,主要为各种片岩、千枚岩、变质砂岩、变质火山岩。 冀东迁西群(辽吉下鞍山群): 由各种麻粒岩、辉石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组成,夹有辉石磁铁石石英岩,3000m厚。原岩以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为主,夹碎屑岩及多层硅铁质沉积,变质程度高。 由两大旋回组成,说明经历了火山喷溢-沉积物质的沉积过程,为硅铝壳逐步加厚的过程,形成了陆壳雏形。 其中的磁铁石英岩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基地。 3、新太古界(28—25亿年) 华北地区分布较广。以山西太行山、五台山地区研究最详。 此区自下而上分为:阜平群、龙泉关群和五台群,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 阜平群、龙泉关群:以各种片麻岩为主,夹一定数量的角闪岩、大理岩及薄层磁铁石英岩,变质程度高。厚度10000m。 五台群:为浅变质沉积岩,下部是石英岩,上部以千枚岩为主。厚度1173m。 阜平运动 太古宙末期(26—25亿年) 使地层褶皱变质,扩大了结晶基底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太古宙陆核。 二、元古宇 距今25—5.43亿年的地层。南方、北方均有出露。 (一)中国北部 华北板块研究较细。古元古界典型地区为五台山和吕梁山等地区。中、新元古界典型地区为燕山地区。 1、古元古界 五台山区出露滹沱群,不整合于五台群之上。厚度超过8000m。 原岩为一套粗碎屑岩,砂质、粘土质及镁铝质碳酸盐类岩石,夹少量中基性火山岩组成的沉积旋回。 自下而上为3个亚群:豆村亚群、东冶亚群、郭家寨亚群,皆呈不整合接触。 下部豆村亚群:自下而上发育变质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千枚岩、大理岩。 中部东冶亚群:以结晶白云岩为主。 上部郭家寨亚群:自下而上为紫红色板岩、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砾岩。 吕梁运动 华北地区古元古代后期的强烈地壳运动,使滹沱群遭受低级变质作用。 使太古代陆核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了所谓“原地台”即华北地台原型。 2、中、新元古界 冀东蓟县地区发育最好。 出露万米以上,为一套基本不变质的沉积岩系。

文档评论(0)

leiy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