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与剑的奏歌——陆蠡《竹刀》下的天台世界.doc

箫与剑的奏歌——陆蠡《竹刀》下的天台世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箫与剑的奏歌——陆蠡《竹刀》下的天台世界.doc

散文研究课程论文 ( 2009级 ) 题 目: 箫与剑的奏歌 ——陆蠡散文《竹刀》下的天台世界 学 院: 人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周琴 学号: 任课教师: 吴翔宇 编 号: 成 绩: 2011年12月21日 箫与剑的奏歌 ——陆蠡散文《竹刀》下的天台世界 摘要:陆蠡的散文《竹刀》下描写了一个箫声与剑气并行相合、刚柔并济独具天台文化特色的天台世界。笔者将从箫声悠扬、剑气凛厉、箫剑相合三方面,结合天台独特地域文化,来展示《竹刀》这个文本中蕴含的不大为人所知的天台世界。 关键字:箫声、剑气、和合文化、天台世界 说起散文中的世界,一般人可能会联想到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却很少有人知道陆蠡笔下的天台世界。似乎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观点认为陆蠡在他不多的散文作品中创作了一个天台世界,但在作为同地域文化的笔者看来,陆蠡的散文里鲜明有一个天台世界的存在。如果说湘西世界是“乡下人”用箫吹奏的一曲边城礼赞,那么天台世界就是“山里人”和着箫音的一场剑舞。 在30年代散文发展的鼎盛时期,梁实秋的写实散文,丰子恺的“居士”散文,林语堂的闲适小品文,老舍的幽默小品文、李广田何其芳等人的抒情散文层出不穷。而陆蠡作为一个从事文学活动不足十年,发表散文作品也不过四十余篇的作家,他算不得一代“文豪”、“巨匠”,但诚如巴金所说:“他有写作的才能”。[1]陆蠡的散文凝结着他卓异不屈的人格和真纯诗意的文格,这点在《竹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论到陆蠡散文,他的三个美丽深邃[2]的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可以说代表了他创作的三个阶段。《海星》中作者以诚挚而富有情趣的笔触,剖现了孩童美好的心灵,展示了一个真切又令人神往的童话世界。《竹刀》写于抗战即将爆发时期,尖锐的矛盾,让陆蠡从个人心灵的抒写中走了出来,开始直面残酷的现实,在时代大我和个人小我中寻求平衡。到了《囚绿记》更是把这种民族大义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融于所感所想之中。《竹刀》的后记中,作者写道“我真再也无心去搜寻感怆的比兴了,世界上,应有更高贵的东西。”[3]的确,书写这些更高贵东西的《竹刀》这个散文集是他散文风格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是出于对既往人生旅程的“纪念”,是他“生命的里程碑”。但《竹刀》的艺术价值不仅限于此,《竹刀》更是描绘了一个30年代箫声与剑光并存的天台世界,这在同名的散文《竹刀》中显得尤为明显。 箫声悠扬 险奇避世的山乡 《竹刀》描绘了一个险奇神秘避世的天台山乡,那儿“摩天的高岭终年住宿着白云,深谷中连飞鸟都会惊坠!”青山绵延,怪石嶙峋,野桃自生,落英缤纷。 天台山之名,始见于《内经·山记》和《山海经·大荒南经》。南北朝时,南朝陶弘景在《真诰》中释名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分野,以其上应台宿,光辅紫宸,故名天台,亦名桐柏。”天台山的险奇在东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并序>》中显得淋漓尽致。孙绰在序文中写道:“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影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魅魅之途,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涉,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 正是由于天台山的险峻神秘,充满神幻色彩,因而《幽明录》中著名的刘晨、阮肇遇仙故事就发生在天台山。后来由于刘阮寻仙和武陵人入桃源两个故事在景象上和深层意蕴上有太多的相似点[4],因而在唐人的诗歌中就与桃源避秦联系起来。如刘长卿的《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中“不知方外客,何事锁空房。应向桃源里,教他唤阮郎”就把刘、阮入天台山一事和桃源典故合二为一了。后来天台渐渐演变为一个避乱之所,在瞿祐的《天台访隐录》中,作者套用桃花源故事的外壳,借隐士陶上舍与采药人徐逸之口大谈宋元易代的战乱,来影射元明易代,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相对于采药人徐逸所描绘的那个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山外世界,陶上舍等人居住的天台山真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不知今夕是何夕。 结合《竹刀》的写作背景,20年代末30年代初,白色恐怖弥漫全国,现实社会环境十分恶劣残酷。以陆蠡为代表的新人作家,他们独自咀嚼寂寞,因无法摆脱孤寂之苦而返还既往,寄情乡野故土。

文档评论(0)

leiy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