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降解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 科技动态 生物降解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王 玉 陈现伟山东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 要 为探讨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的作用,试验采用在花生粕中接种黄曲霉菌,并在30 ℃环境中培养7 d,使其产生黄曲霉毒素,然后分别采用高温高压法、添加1 %乳酸菌和1 %酵母菌3种方法处理试样,并测定其黄曲霉毒素B1(AFB11,但仍有72.3 %的AFB1存在;经乳酸菌30 ℃厌氧培养72 h,可使99.4 %的AFB1得到破坏;经酵母菌30 ℃培养72 h可使83.4 %的AFB1得到降解,且乳酸菌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酵母菌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菌 花生粕 黄曲霉毒素B1 中图分类号: S 816.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2 - 2813(2012)01 - 0080 - 02黄曲霉毒素(AFT) 是一类能够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主要包括AFB1、AFB2、AFG1、AFG2、AFM1、AFM2、AFB2a、AFG2a、AFBM2a和AFGM2a等,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最强, 危害最大。AFT 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花生粕在生产、储存、运输及加工过程中极易受黄曲霉菌的污染。受霉菌污染的花生粕一方面使其饲用价值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易引起人和动物中毒。目前对AFT去毒方法除了传统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处理方法外,生物学去毒方法以其安全、有效和环保的特点倍受关注,具有较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1.2 试验仪器 霉菌培养箱(MJ-160B-Ⅱ型);远红外快速烘干箱(YHG500-BS-Ⅱ);AFT测定仪(EAB1-95型);植物粉碎机(FZ102型)。1.3 试验方法1.3.1 试验分组与处理 将花生粕粉碎后放入烘干箱中130 ℃灭酶,烘干,然后加水,使水分含量为20 %,接种黄曲霉菌,并混合均匀,平均分为A、B、C和D 4份,其中A作为空白组。放入霉菌培养箱中30 ℃培养7 d,检测AFB1的含量。将经培养后B组花生粕再连续培养72 h后,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121 ℃,102.9 kPa,30 min);C组花生粕添加1 %乳酸菌,混匀,并进行厌氧密封;D组添加1 %酵母菌,混匀。将A、B、C和D放入霉菌培养箱中30 ℃培养72 h,检测AFB1含量。每组检测样品数量为3。1.3.2 AFB1检测 AFB1的检测使用AFB1 酶联免疫定量测试盒进行测定,具体方法按照试剂盒测定程序进行,每处理取3个平行样进行AFB1含量检测。1.4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LSD法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所有试验结 收稿日期:2011 - 08 - 01通信作者:陈现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花生粕:市售,经检验无霉菌污染和洁净的优质花生粕;AFB1酶联免疫定量测试盒: 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批号甲醇: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黄曲霉菌:由实验室分离并鉴定的AFT菌株;乳酸菌: 由实验室分离、鉴定和培养的嗜热链球菌菌株;酵母菌: 由实验室分离、鉴定和培养的食用酵母菌株。 果均以平均数±标准误差表示。 80 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01,2012 科技动态 2 结果与分析 表1 AFB1检测试验结果 μg/kg组别A组B组C组D组 培养7 d 32.62±3.5733.07±3.5732.78±3.5733.52±3.57 处理后72 h 52.97±3.2138.30±4.76*0.32±1.57**8.77±2.34** 注:表中上标*表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上标**表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从表1可见:在含水量20 %的花生粕中接种黄曲霉30 ℃培养7 d,各组均有AFB1的产生,但经显著性检验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经连续培养72 h后,A组AFB1含量可达52.97 μg/kg。B组在经高温和高压(121 ℃,102.9 kPa,30 min)处理后AFB1的含量为38.3 μg/kg,比对照组降低了27.7 %;C组和D组AFB1的含量分别为0.32 和8.77 μg/kg,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99.4 %和83.4 %,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AFB1的含量显著低于D组。说明AFB1经121 ℃,102.9 kPa,30 min的高温和高压的处理可显著破坏部分AFB1,但仍有72.3 %的AFB1存在,而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可较好地破坏大部分的AFB1。经乳酸菌处理可使花生粕中99.4 %的AFB1得到破坏,经酵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