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中国的山区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pdfVIP

3S技术在中国的山区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S技术在我国山区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一一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莫源富周立新 茹锦丈 陈伟海 老溶研究所桂林市七星路50号 j 4l004 摘要: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的岩落地区,在我国中西部山区有 一定的代表性。人口稠密,超过300入/平方公里,过度垦殖,水t流失严重.在本项研究工作 中利用86,95两个不同时相的TM数据,GPS及模式识别技术开键彗冬环境的动态监测,并结合其 他相关信鹿、建立GIS。通过系统内有关功能对暹耕还林,坡改锑,适宜性评价等与生态建设有关 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可起到了疰观决策作用。 主髓词:三s技术,山区,生态建设,贵州,毕节 1.毕节市慨况 毕节市位于贵卅f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接区,分别与四川的古蔺、叙永,云 南的楚雄等县相接,面积3414.91甲方公里,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Jh原过渡的斜坡带。 以中部北大水沟粱子为分水岭,南J七分别隶属于欧江的 级支流乌江,赤水河两流域 范围。东北部赤水河流域.属低中di坡、谷地,海拨‘般在800一一1400米,坡度多 在41度左右。仝市最低处位于赤水河rj的鬯匡岩,海拨470米。西南部由卜鸟江支流 介冲河及其支流下切,属中山、坡谷地貌,坡度多在45度左右,海拨1400—1700米。 今市最高处位于南部边界的鸟箐大山,海拨2217米。 本区总体构造特征表现为蛐争尔期东西向延伸的黔中隆起与燕山期北北东向新华 夏系两期构造形迹联合、交接.绀成了‘个近似菱形的轮廓。局部构造穹隆、洼地以 及一系统宽缓的背向斜为特征。一叠系、三叠系在区内}H露最为广泛,F部古生代志 留,奥陶、寒武等系地层丰耍山露十穹隆或断背斜的核部。碳酸枯岩面积约占全市总 面积的665%。毕节市是位于长江支流乌江、赤水河源头的生态王『f=境脆弱的典型的岩 溶地区。而且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闪,人u稠密,密度达323人/乎方公里。致使过度 星殖,士地已不堪重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虽经荐级歧府多年治理,但由]二投入力 度不够,仍没有明显改变。 数据,开展了时隔九年的上地利用动态监测,在信息系统研究中亦将结合我圈广大西 部山区水土流必的防治,持续农业发展等问题开展相关J约研究。 2.卫星遥感土地利用动态调查 土地利用状况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是了解经济活动失控 0-7-/ 从而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七.五”、“八.五”期间我 国开展了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航空照H与地面调绘相结台,历时十余年,耗费大 量的人力物力,精度不一,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需要。 卫星遥感土地利用调查,是在现场采H了GPS定位选择训练场地基础上,通过计 算机的模式识别,GIS辅助分类实现。此外由于测区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岛差大.存 79%。 在着大量的阴影区。阴影区占总面积24 阴影区为信息的弱区或盲区。本次研 究采用分区分类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分类精度达到90—95%。 9年来毕节市的土地利用状况,除水田、水域变化不大外,其他地类发乍较_人的 变化。其中尤其是早地,难利用地、灌木和草地四类变化幅度人,变化类型复杂。以 旱地和难利用地的变化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1)早地的变化。95年的早地(2119万山I)比86年的早地(182.5万亩)增 加了29.4万亩。然而这种变化并不是单向的。86年的早地叶T又有39.1万卣分别变成草 地(137万亩)、难利用地(10.3万亩)和灌木(8.7万甫)等其他地类.95年的旱 地有68.5万卣分别从草地(255万甫)、灌木(21.3万卣)和难利用地(14.0万柯) 等其他地类变化而来。这种复杂的变化关系的原因何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发展水平及人 为因素。土地质量低,坡地、瘠薄、石旮兄、缺水、渍涝等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大。因 此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丢荒而引起耕地面积的较人变动,致使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