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习题价值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

提升习题价值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升习题价值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doc

提升习题价值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霍桥学校 董新宇 邮编:225104 新授课之后,学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才能巩固所学知识,逐步形成技能、技巧。教师只有充分掘教材资源,选取典型适度的习题,精心组织,变有限为无限,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以提升。 一、处理好简单与丰富的关系 数学课堂练习,没有一定的容量与度,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掌握情况就看不出来;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令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或者厌恶心理。因此,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必须处理好简单与丰富的关系。 如在复习《倍数与因数》一单元时,没有精心准备的教师先请学生回忆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接着让全体学生背诵了倍数、因数、偶数、奇数、合数、素数等概念,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出示了很多类型的习题,如找倍数与约数的,找素数与质数的,根据条件找数的……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似乎什么内容都复习了,学生就像赶集一样,这节课学生真正的收获有多少呢? 我在这里让学生在复习课前反思自己本单元的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掌握得不好并整理成书面材料。阅看了学生整理的材料,发现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写一个数的因数写不全;判断一个数能否同时被2、3、5整除时有困难;对于一些特殊的素数、奇数、偶数的特征掌握不好。因此,复习时,我让每个学生任意写一个两位数,写完后观察这个数有什么特点,并结合这一单元学到的概念说一说。有学生说;“我写的是20。我知道这个数是合数,也是偶数,它能同时被2、5整除。”……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所写的数及数的特点后,我抛出一道开放题:谁能根据20、15、11、21、45、60、90、33、48、55这些数提与本单元的知识有关的问题?学生有的提:“请判断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有的提:“请写出这些数中每个合数的全部约数。”有的提:“这些数中,哪些能分别被2、3、5整除?哪些能同时被2、3整除?哪些能同时被3、5整除?哪些能同时被2、5整除?”每次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都组织学生完成练习。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48□,让学生继续思考:要使48□既有约数2,又能被3整除,□里应该填多少?有学生说0、2、4、6、8都可以。有学生马上反驳说,2、4、8都不可以,只能填0或者6。我追问原因,相机复习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接着出示问题:”如果要使□4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里应该填多少?”学生讨论完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比较48□和□48,同样要填一个数字,使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为什么答案不同?”有了前面的对比练习,学生终于明白填数的诀窍所在:既要考虑整除的特征,又要观察数字所处的数位。之后,我让每个学生拿出错题集,先自己复习,然后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出题考对方,巡视指导。课堂上不时有学生间的争论,有学生举手请教,每个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全然没有复习课的单调枯燥之感。 前者是基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单元复习就是由教师带领学生把知识点再全部扫描一下,多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反复操练,只有让学生当上了熟练工,才能应付考试。这种复习课,忽视了重点、难点,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简单的题型重复做,超过了学生的耐度,违背了最适度原则,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后者复习时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抓住重点、难点,设计有层次的习题,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求习题的多样繁杂,但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发现、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在讨论中学会思辨。由此,课堂设计的习题处理好简单与丰富的关系,让学生以充满自信的姿态自主学习,拥有令人愉悦的亲历体验。 二、处理好闹与静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都教授曾经讲过,很热闹的课并不利于学生学习;非常安静的课也不行,最有利于学习的课有点“嗡嗡嗡”的声音,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让学生不成熟的思考、不经意的想法说出来。目前,热闹似乎成了课堂的代名词。课始,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令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之中;课中,以形式多样的讲解、演算、操作,令学生”激情四射”;课后,以丰富多彩的练习设计令学生感到“乐此不疲”。但仔细回昧一番,有多少思维含量蕴藏其中?热闹过后,部分学生的思维仍处于低潮。所以数学练习要处理好闹与静的关系 如教学《认识分数》时,有这样一个练习题:“一堆小棒有12根,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不少教师直接请学生拿出12根小棒,先拿出这堆小棒的1/2,再拿出这堆小棒的1/3,然后问:“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呢?”学生用统一的口径回答:“还可以拿出这堆小棒的1/4、1/6、1/12。”。这种形式一般比较热闹,但学生都理解了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这样一道开放的习题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分数,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