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思想.doc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思想 09 编导 高莹 1282409029 内容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上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最贫穷的时期。但是痛苦的生活正好造就了文学上的繁荣,文学人士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在精神的层面上创作出反映那个时代美学的文学作品。在这个民不聊生的时代,文人主要受到玄学的影响。这个时期,最少有三大美点:端庄娴静的静态美;潇洒飘逸的浪漫美;简约传神的形态美。从这个时期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向一个新的方向,表现一种新的美的理想。在艺术中,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不去追求文字的雕琢,崇尚自然的简单的美。 关键字:建安风骨 正始文学 玄学 美学思想 自然审美 生命意识 汉末魏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从曹操《短歌行》中看出了曹操作为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这时期,由于儒学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中个性表现。所以在文学方面一改汉代诗学是经学附庸的传统,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完全是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叙事为浓烈抒情所掩盖,写景的目的也是为了抒情,写得感情浓烈,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残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一时期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代表人物为曹氏父子。 建安时期诗歌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正始之音。此时玄风非常的畅行,诗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都比建安有了重大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面貌也不大相同。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造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其中,作为解脱现实苦闷的精神慰藉。由于当时的政治太黑暗,读书人不得已从政治中走出来,把心灵寄情于山水,在精神中追求自由,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使他们找到了寄托。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明月。”都集中体现了这个时期士人们厌倦士族,远离政治的喧闹,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自由的精神之地,反映了玄学的美学精神。 《世说新语》是体现玄学的一个最集中最生动的例子。崇尚老庄的自然,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人物品藻已经从实用的转到审美的角度,欣赏自然山水本身的蓬勃生机,而且认为自然美是人物美和艺术美的范本。在自然地创作中,要拥有一个审美的心胸,最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往往包含着一种的整个宇宙,历史、人生的感受和哲理,追求一种玄妙,玄远的境界。 建安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使时代思潮产生变化,文学创造从经学附庸中摆脱出来,进入自觉的时代。这种时代背景和此时期重视文学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文学时尚使文学批评和理论长足发展,产生了陆机《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著名的艺术理论,也为后来的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弼在文学创作方面提出了“得意忘象”这一命题,也就是说,在不好表达的意绪和情思来说,就用“象”来表达,然而最后要真正表达的是“意”,最后要“忘象”。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推动了美学领域中“象”的范畴向“意向”这个范畴的转化。嵇康在音乐创作和欣赏方面,提出了“声无哀乐”这一命题。这是魏晋玄学著名的命题,这个命题中包括了两个互相联系的论点:第一,音乐是自然产生的声音,本身并不包含哀乐的情感。第二,音乐不能使人产生哀乐的情感。嵇康否认艺术美和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否认音乐具有情感内容,否认音乐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否认音乐与社会的联系,这些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是从他反对无限夸大音乐对社会生活作用,否认封建统治阶级对音乐加强控制的方面来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顾恺之在人物画创作方面,提出了“传神写照”这一命题。他认为,人物要想传神,必须着眼于某个关键部位,不仅强调“神”,而且强调“神”的由来,即“实对”否认“以形写神”。这一命题要求把具有一定个性和生活情调的人放在同他的生活情调相适应的环境中加以表现。 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使一些有钱的、有权的、有文化的一些特殊阶层自然而然地开始对生命价值、人的理想的探寻与思考,这就是“人的觉醒”。但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