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晓从《诂林》管窥《疏证》学术贡献0606.pdfVIP

李春晓从《诂林》管窥《疏证》学术贡献0606.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字研究 第七辑 从《古文字诂林》管窥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的学术贡献 李 春 晓 【摘 要】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文中简称《疏证》)是一部“《说文》学”的总结 性著作。《古文字诂林》(文中简称《诂林》)是贯通古今的古文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诂林》(一至十册)以《说文》为序,在每个字头下面的考释内容中,在“许慎” 之后,基本上录有马叙伦《疏证》的相关成果(除非马氏本身没有疏证的条目或者疏 证条目没有新发现之外),这在文字学史和辞书史上已经给予马氏相当的评价,马氏 在“《说文》学”有总结之功,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一家之言”显而易见。同时《诂 林》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马氏学术成就提供极大的方便,便于了解马氏的学术传承,便 于考察马氏对学术发展史所做出的具体贡献。 【关键词】 《古文字诂林》;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学术贡献 一 马叙伦在《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下文简称《疏证》)的卷首题言说:“至于今, 仍止可谓之稿本,不敢以为定本也。”但据笔者考察,《疏证》在体例和理念上均有所 ① 创新 :其一,先校雠后疏证,而校勘上综合前人各家说法,细加考辨,“间亦附愚见 焉”,故马氏常有“伦谓”或“伦疑”之词。其二,利用材料极为丰富,古籍材料、 出土材料和方俗材料一并录用。其三,研究方法以分析和综合为主。从总体布局而言, 疏证材料极为丰富,疏证内容也极富启发意义。尽管有些条目的疏证有待进一步的酙 酌,但是说《疏证》 是“《说文》学”的总结性著作,一点都不过分。商务印书馆初 版于 1928 年。解放后,科学出版社 1956 年影印出版,三函十五册。上海书店 1985 年缩印出版,全八册。据何添《王筠说文六书相兼说研究》一书所言,有台鼎文书局 ② ③ 印行的版本,共五册 。笔者所依据的为上海书店 1985 年缩印本 。 马氏将《说文》一万多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根据初文, 正其字形;联系古音,明其音转,辨析字义,明其假借。广征博引,既吸收了前人研 究成果,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创见。经他发正的将及千条之多。“这是其他《说文》 注本所不及的。”④ [基金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2005038427 );福建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 究课题(项目编号:JB03108 )。 [作者简介] 李春晓(1976-),女,福建永春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后,福建师范 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① 李春晓:《明道救世,撷粹存真——试析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的基本风格》,《中文自学 指导》,2005 年第 6 期,第 23~24 页。 ② 何 添:《王筠说文六书相兼说研究》,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第 29 页。 ③ 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缩印本 8 册),上海:上海书店,1985 年 4 月。为注释方便, 文中凡称引《疏证》者皆随文列出册(卷)数和页码。 ④ 寿墨卿:《研究我国古文字的重要著作——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上海版书评选 1979-1986》,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 10 月, 第 147 页。 1 中国文字研究 第七辑 马氏深谙“不观金甲文,就不知字之所从,义之所生”的道理。于是马氏除了对 《说文》本身加以疏证之外 ,他还大量援引了金甲文字作为疏证的重要手段。淸“《说 文》学”研究者王筠已经能征于诸金器刻辞,庄述祖取金器刻辞文字为《说文古籀疏 证》,补许慎的缺憾。钱大昕、阮元亦以治经方法治金石刻辞。吴大澂有《说文古籀 补》,吴书胜于庄书。对此,马氏特别指出:“于是治金石刻辞者,率首据许书以为绳 墨,而治许书者亦援金石刻辞以为质剂。”又有商代贞卜之辞栔诸龟介者,其文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