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基本构造.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直流电机基本构造,直流电机构造,直流电动机构造,直流电动机的构造,永磁小型直流电机构造,直流电机的构造,直流发电机构造,直流电机基本原理,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直流电机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1 第一節 直流電基本構造 1 第二節 基本公式 2 第三節 線圈連接方式 2 第三節 電刷的種類及特性 2 第四節 電樞反應及換向 3 第五節、各種直流發電機之特性曲線 4 第六節、直流電動機特性曲線 5 第七節 電機三大並聯運用之條件 6 第八節 交直流電動機起動規定 7 第九節感應電動機之啟動 7 第十節 損失 8 第十一節 交流電機之實驗 9 第十二節 二瓦特量三相功率 10 第十三節 絕緣 10 第十四節 變壓器構造 10 第十五節 三相感應電動機 14 第十六節 單相交流電動機 16 第十七節 三相同步機 17 第十八節 特殊電機 20 第一節 直流電機基本構造 結構 功能 備註 直流機殼採用疊片式矽鋼片 減少過流損 矽含量5%以下 極掌面積大於極心 減低空氣隙的碳通密度 分激場繞導線細 匝數多電阻大.電流小 與電樞繞組並聯 串激場繞導線粗 匝數少電阻小.電流大 Rf(分)RaRfs(串) 中間極→改善換向 補償繞組→抵銷電樞反應 與電樞繞組串聯 斜形槽 減少噪音 換向器與電刷 內部交流電AC 外部直流電DC 第二節 基本公式 發電機 電動機 備註 (nt-m) △φ=BA(wb) Wm=2πS 第三節 線圈連接方式 壘繞 波繞 適用電機 低電壓、大電流 大電壓、低電流 電流路徑數 a=m(重入數)*p(極數) a=2m(重入數) 電刷數 p(極數) 2只或p只 均壓線 p2時需均壓線 不需均壓線 換向片距 ±m (C±m) / (P/2) 公式 Ys=S(槽數) / P(極數) Yb= Cs*Ys+1 Yf= Yb±Cs*m N= S*Cs/2 Yav=(Z±2*m)/P Yav奇數Yb= Yf=Yav Yav偶數Yb= Yav+1 Yf=Yb-2 *m 蛙腿繞=單式跌繞+複分波繞(不需均壓線) 註:C(換向片數)=N(線圈數)= S(槽數)*Cs(每槽元件數)/2 第三節 電刷的種類及特性 種類 特性 用途 碳 質 接觸電阻高、摩擦係數大 高壓、小容量、低速 石 墨 接觸電阻低小、摩擦係數小 中低壓、高速、大容量 電氣石墨 接觸電阻適中、摩擦係數小 一般直流機 金屬石墨 接觸電阻小、摩擦係數小 低壓、大電流 第四節 電樞反應及換向 壹、電樞反應:負載電流產生電樞磁場對主磁場之干擾 發電機 電動機 前極尖 減少 增加 後極尖 增加 減少 效應 去磁及交磁 去磁及交磁 磁中性面 順向移位 逆向移位 電刷 順向移位 逆向移位 效果 應電勢下降(E=Kψn) 轉矩下降(T=KψI) 轉速上升(n=E/Kψ) 貳、換向 低速換向 過速換向 定義 換向初期(△i/△t)較小 換向末期(△i/△t)較大 換向初期(△i/△t)較大 換向末期(△i/△t)較小 發電機 電刷超過新中性面(之後) 移位不足 負載增加 電刷不到新中性面(之前) 移位過度 負載減少 電動機 移位過度 負載減少 移位不足 負載增加 結果 後端((跟)部分過熱 前端(趾)部分過熱 電抗電壓E=(L+ΣM)*(2Ic/Tc) 參、改善換向之方法 延長換向期間 減少電感量 提高電刷接觸電阻 設置補償繞組 移電刷法 增設中間極(發電機依轉動方向NsSn) 肆、去磁安匝與交磁安匝 去磁安匝:F(去磁)=( Z / 360°)*2α*(1/2)*(Ia / a)=N*I (每ㄧ機械角內之導體數Z / 360°,每極去磁安匝之角度為2α) 交磁安匝:F(交磁)=(Z/2)*(Ia/a)- F(去磁) 伍、減少電樞反應之方法 方式 功能 備註 採用高磁阻極尖左右疊成 增加磁阻 楞德爾磁極法 主磁極上刻空心長槽增加磁阻 補償繞阻法(湯姆生-雷恩) 置於主磁極極面上,與電樞串聯 抵銷電樞磁動勢 Fa=(Z/2)*0.7*(1/P)*(Ia/a) [0.7=極面弧度/極距] Fc=(Zc/2)*Ia= Fa Zc=0.7*[Z/(P*a)] 中間極 移動電刷 第五節、各種直流發電機之特性曲線 種類 電路圖 曲線 他激式 E=V+Ia*Ra+Vb Vb電刷壓降 分激式 IL=Ia+If E=V+Ia*Ra+Vb 串激式 E=V+Is*(Ra+ Rs) 複激式 E=V+Is*(Ra+ Rs) IL= Is+If 發電機外部特性曲線 分激式 E=Knψ,V=E- Ia* Ra 串激式 E=Knψ 積複激式E = K n(ψf+ψs) 差複激式E= K n (ψf-ψs) 第六節、直流電動機特性曲線 轉速曲線 分激式 n=(V-Ia*Ra) / K*ψ 串激式 n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d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