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小学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 乘法的简便计算 年级 四年级 背景分析 在前面的课时学生已经学完了乘法的3条定律,今天的学习是灵活运用3条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一些简便计算。 2、 根据符号和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记录纸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师:俗语说,温故而知新。要想学好今天的知识,必须先来复习乘法的3条定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乘法3条定律 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二、情景引入 三、探索比较 师:今天我们走进体育室,同学们想知道它包含哪些知识吗? 屏幕出示: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然后选择适合这节课的问题展示在屏幕上,并让学生口头表述算式。 屏幕出示: 问题1:一共买了多少个乒乓球? 问题2:买乒乓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1)小组交流: 屏幕出示小组活动的要求:a独立写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记录员负责汇总组员的方法。b评出小组内最简便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2)全班汇报: 师:请展示你们小组最简便的方法是哪种?理由是什么? 预设:可能有其它组也赞成这种方法最简便的,因此可以先让其它组的同学也来说说简便的理由。然后再让不赞成的同学来说说不同的简便方法以及理由。 (3)师生小结: 在这道题目中,出现了一个因数是25,看见25就要想到25×4=100,因此要把36拆成4×几,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师:老师考考大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简便方法计算25 ×48吗? 教师巡视课堂,然后投影学生的一些不简便的做法或错误的做法,组织学生评价。 例如25×(40+8) 25×(50-2) 师:请同学们回顾25×36,25×48的简算过程,我们第一步先怎么做?第二步又怎样做? 师引导小结:一观察符号和数字的特点,二选择拆分的方法,三选择运算定律,四计算和检查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算式,分别是:25×36,25×48 学生独立写出25×36的简算方法,如何在小组内评出最简便的方法。 派代表汇报,组内成员可以补充。不同组之间补充发表意见。 学生小结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 再次小结解题的共同方法 在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存在的价值。 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同等重要。 交流不同的方法,从而拓宽 思维,感受解决问题要从多 个方法考虑并且选择最优 的方法来解决。 培养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 学会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小结方法,是一种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2)巩固练习 (3)提高练习 学生单独做 学生评价方法的优劣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感受一题多解的策略:把一个因数变成两数相乘/除/加/减 培养学生最优的意识,能够在多种方法中对比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法。 五、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体会 分享收获的体会,才能延续学习的激情到后面的学习中。 板 书 设 计 板书设计 25×36 25×36 25×36 = 25×4×9 = 100÷4×36 =25×(30+6) = 100×9 =100×36÷4 =25×30+25×6 = 900 =3600÷4 =750+150 = 900 = 900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有许多,听完同事们的点评后,我反思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口算材料不妥当。我设置了类似4×( )=56这样的题,原本是想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56可以变成4乘以几,为后面拆成乘法作铺垫用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发现这个材料的出示很唐突,与学习内容脱节了。现在想想,当学生做25×56这样的题目时,教师给予指引,想4×( )=56或56÷4=( )就行了。 二:缺少最优化的意识。本节课我非常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最优的办法如何筛选缺少重视。在这个环节上,需多让学生进行评价他们中的一些方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最后需要达成共识,最优的方法是什么?并且组织全班同学多说几次,让每个人都记准确,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最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缺乏有效的方法小结。在学生会解决几道类似这样的题目时,需要回顾解题的过程,得出有效的解题方法。本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在这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些。 四:时间安排不合理,以致后面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 4

文档评论(0)

ucu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