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与关节损伤学》教学大纲的定稿.doc
《骨与关节损伤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骨伤专业使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院骨伤科学教研室
二○○六年
前 言
骨与关节损伤学是骨伤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的任务是研究人体各部位骨折和脱位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各部位骨折和脱位的诊断、整复、固定、练功和内外用药,掌握常见骨折并发证的诊治以及必要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知识。
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示范教学、实验课操作以及临床见习,要求牢固掌握整复手法、小夹板固定,牵引固定的操作技能,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时安排:总学时144学时,课堂讲授124学时,实验课20学时。
学分:8学分。
第一章 概 述
【目的要求】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熟悉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熟悉历代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3熟悉西医骨伤科的发展
4熟悉中西医治疗骨伤的原则
【教学内容】
1. 骨与关节损伤学的研究范围。
2. 中医骨伤科学的历史、成就。
3. 西医骨伤科学的历史、成就。
4. 中西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课时与方法】
课堂面授,2学时。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第一节 分 类
【目的要求】
1.掌握损伤常用分类方法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
【教学内容】
按照损伤部位分类(骨折、脱位)
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损伤)
按照损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
按照损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闭合、开放)
按照损伤程度分类(单纯性、复杂性)
【课时与方法】
课堂面授,1学时。
第二节 病因
【目的要求】
熟悉损伤的内因、外因。
了解损伤内外因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1.外因、内因的定义。
2.外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及邪毒。
3.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特点、生理因素、职业工种。
【课时与方法】
课堂面授,1学时。
第三节 损伤病机
【目的要求】
了解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
了解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了解损伤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简述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相互关系。
2.重点介绍损伤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课时与方法】
自学。
第三章 辨证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损伤的全身情况。
2.掌握望问闻切四诊的方法。
3.熟悉量诊方法。
【教学内容】
1.问诊: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主诉、发病过程、伤情)、全身情况(寒热、饮食、睡眠、二便)、其他情况(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2.望诊:
(1)整体望诊:神色、呼吸、出汗、虚脱、休克。
(2)局部望诊:畸形、瘀肿、创口、肢体功能、步态、力线、运动的协调性,包括正常步态,异常步态的表现、成因,躯干和四肢各部的正常力线,常见不自主运动——痉挛、抽搐、震颤等。
(3)望舌:舌质、舌苔。
(4)力线望诊
3.闻诊:
(1)耳闻:语言、关节摩擦音、肌腱和筋膜摩擦音、皮下捻发音及血管搏动声。掌握骨擦音,听入臼声,听骨传导音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鼻闻:伤口、分泌物及二便。
4.切诊
(1)皮肤和皮下组织:皮温、弹性、疤痕、结节、摩擦感。
(2)肌肉肌腱及韧带:张力、肌束的大小、活动度、肿块的数目、形态、质地及与肌收缩的关系。肌腱有无断裂、增粗、压痛、摩擦感、肿块。掌握肌张力、肌力、拉伤、挫伤的定义,熟悉肌肉、肌腱、韧带的检查方法。
(3)骨骼:形态、硬度、关节运动及畸形、疼痛。掌握骨折、脱位、移位的定义。
(4)掌握骨骼疼痛的检查方法。熟悉假关节活动、弹性固定的定义。
(5)血管:了解血管搏动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
(6)反射检查:掌握常用感觉、反射的检查方法及记录方式,反射异常的判断。熟悉骨科常见病理反射的意义。
量诊
长度量诊 掌握测量原则及上下肢长度的测量。
角度量诊 中立位零度法和邻肢夹角法的定义及异同。
周径量诊 周径测量的方法及意义。
肌力量诊 CODE肌力测量的分级标准
特殊体征检查法
放射检查法:X片、CT、MRI、ECT、TCD、肌电图等
【课时与方法】
课堂面授,2学时。
第四章 损伤急救
第一节 出血的急救
【目的要求】
掌握急救止血术、急救包扎术的方法。
熟悉急救止血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出血的种类:①动脉 ②静脉 ③毛细血管。
2.止血的方法:①指压止血法 ②止血带止血 ③包扎止血法。
【课时与方法】
实验课,2学时。
第二节 休克的急救处理
【目的要求】
了解休克急救技术的原则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
1.休克的诊断:早期征象、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