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恨歌第3课时.ppt
第三课时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作者用“梨花一枝春带雨”表现贵妃什么样的情态? 表现了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 原来这就是作者为这首长篇叙事诗起名《长恨歌》的由来。这一结尾富于抒情色彩,忠贞美丽的爱情被生死阻隔,使人怅恨无穷。 全篇一个“恨”字,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情”字,写一对情侣相爱之诚,相爱之专,生生死死,此志不移。白居易是借助明皇杨妃事,歌颂人间真挚诚笃,生死不渝的爱情。 一曲美丽哀婉的恋歌结束了,但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令人回味无穷。 总结全诗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写长恨的内因(安史乱前) 1、李重色、求色、得色。(迷色误国是祸根) 2、杨娇媚恃宠。 第二部分:写马嵬坡贵妃陨命及李对杨的刻骨相思。 1、蜀中的寂寞悲伤 酸楚动人 2、还都路上追怀忆旧 缠绵哀婉 3、还宫之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回肠荡气 第三部分:道士幻境找寻贵妃。(渲染“长恨”) 上天入地 (浪漫想象) 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脉脉、忠贞不渝) 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总结长恨的原因: 荒淫误国导致政治悲剧,毁灭了爱情。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长恨是诗的主题,是故事的焦点。诗人通过诗化的故事层层展示,让读者体会品味感受。 长恨是主题,然而恨什么呢? 一方面,诗人的长恨是对作为君主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二人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荒淫祸国的叹恨。唐玄宗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憾事,诗人以这个爱情悲剧劝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鉴,不能再重蹈覆辙,引来千古遗恨,表达了对作为帝妃身份的李杨二人的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衰落的叹恨。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了李杨二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对作为普通情侣身份的李杨二人爱情凄凉结局的无尽怅恨。 可以说本诗的主题既有批判,也有歌颂。 诗人如何表现长恨的主题? 贵妃殒命(李不忍割爱而又欲救不得的矛盾、痛苦:君王掩面回看血泪相和流) 相思之苦(愁肠百结、惨恻动人) 仙境想象 (悲剧情节高潮,曲折动人) 五、分析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思考: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 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据时人传说蜕化出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诗中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恨歌》不过是诗人白居易从历史的泥滓里净化出来的一朵莲花而已。 唐明皇形象: 《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明皇的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贪色荒政。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 艺术特色: 叙事、写景、抒情巧妙结合: 1、叙述史实概括、简洁。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天旋地转回龙驭”。 2、用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非常生动。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2、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荒淫误国导致政治悲剧,毁灭了爱情。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长恨是诗的主题,是故事的焦点,诗人通过诗化的故事层层展示,让读者体会品味感受…… 三种典型观点: 讽喻主题; 爱情主题; 双重主题。 主题分析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讽喻主题: 爱情主题: 双重主题: 3、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要“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 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 * * 《长恨歌 》 这一小节写唐玄宗重返长安后,对杨贵妃的无限思念之情。触景伤情,虽然池苑依旧,但已是物是人非,昨日的美人已香消玉陨。虽然季节在轮回,但对美人的思念却没有尽期。 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雨落了,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