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若干问题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摘要 挪用公款罪作为一种职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是相当严重的。挪用公款罪 一经发生,不仅导致公共财产的收益受到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它直接危及着国 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由此对国家权力运行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提出了严 重的挑战。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挪用公款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而且涉案金额不 断增加。挪用公款罪虽说几经立法、司法解释,但争议的问题仍然颇多,至今仍 有一些问题很有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对挪用 公款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并对现行立法完善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刑 事立法的见言。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试图从挪用公款罪的历史沿革初探, 研究挪用之罪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挪用公款罪的起源,对完善刑法对挪 用公款罪的规定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阐述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及认 定,从当前的理论观点及解释的矛盾和司法的混乱中,阐述了“归个人使用”的 理解问题。提出公款的使用人不再受“个人”的限制。对于以个人名义挪用公款 的,不管是给个人使用,还是给单位使用,也不管单位的性质是国有或者私有, 都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其次,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并没有 以个人是否因挪用而获得好处、谋取利益为要件,从而增强了司法实践中查办此 类案件的可操作性以及定性上的明确性。第三,挪用公款罪本质上就是所谓“公 款私用”,不管最终的使用人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是个人侵犯单位对公款的支 配权,就可构成挪用公款罪。第三部分阐述了挪用公款罪定罪量刑标准的理解和 分析。笔者提出了挪用公款犯罪的危害后果都与挪用时间和挪用数额这两个因素 紧密相连,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它的同向变化。所以挪用公款犯罪定罪 量刑的量化标准应当同时考虑挪用时间和挪用数额两个因素,建议将现行法律中 由挪用金额和挪用时间的分列标准改为金额和时间的结合标准,即将“挪用积数” 作为挪用公款犯罪的定罪量刑依据和标准。因为“挪用积数”是挪用公款数额和 挪用公款时间的乘积,它包含了“捌i用时间”或者“挪用数额”的任何变化。只 有用复合的“挪用积数”标准去衡量挪用公款犯罪的危害程度,才能全面反映挪 用公款犯罪及其危害程度的本质特征,才能充分体现罪刑相一致原则。第四部分 阐述了挪用公款罪罪名的变更建议。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较多的挪用非特定公物 2 归个人使用,价值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因现行刑法的规定,不能成为挪用公 款罪的侵犯对象,而无从加以追究和处罚,实际上放纵了这类行为的孳生和蔓延。 笔者建议将挪用非特定公物犯罪化,并将“挪用公款”变更为“挪用公共财产罪”。 第五部分阐述了挪用公款罪法定刑的完善。现行刑法对挪用公款罪法定刑没有财 产刑的规定,也没有附加刑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立法上的缺陷。笔者建议对挪 用公款罪的刑罚增加财产刑,尤其重视罚金刑的设簧。本文试图结合实际需要展 开的对挪用公款若干问题的研究,对于相关理论研究和日法实践来说都具有…定 的意义。 关键词:挪用公款罪职务犯罪财产刑 abstract Asacrime of bytakingadvantage public fundsisaseriousdetrimentaloffense.Itwillleadtonot alossof only alsothe ofcivil to benefits,but public corruptionservants,andchanllenge the and ofthe actions.Inrecent legalityrightnessgovernmental years,the rateof suchacrimeis 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tt20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