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智高率部落籍元江行踪考.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侬智高率部落籍元江行踪考.pdf

依智高研究 ·lll· 依智高率部落籍元江行踪考 何正廷 【摘要】大量民撂学费料表明,侬智高在邕州东面的昆仑关被狄青率领的宋军击败后,率奈部退 入云南天理,落蒋元江一带,开荒垦种,创家立业,其影响深远。其后裔广布于滇西厦东南亚地区,并 保留着传统曲语言厦生活习俗。 【关键词】侬智高;落籍;云南元江 【作者】何正廷,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套民族工作队。昆明,650032 【中图分类号】K82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03 02一0111—006 壮族历史上,民族英雄侬智高的业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影响还扩展到越、老、泰、缅等国。 但由于历史原因,正史对于依智高起义失败后退聚滇南的记载甚少,地方志书记载又比较零碎、而且说 法不一.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致使此项研究长期停滞不前。为尽民族赤子之心,笔者自1988 年就任省民族工作队队长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曾利用工作之便,与张勇同志一道,对依智高率部退聚滇 南的来龙去脉进行考察,并约请省民委副主任刀治国、省民族学院专家刘岩、省壮学研究会顾问侬鼎升 等,就依智高率部落籍元江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从中发现了依智高及其后裔由依氏改为那氏, 其部众多由壮族变为傣族的情况,证明了元江是壮、傣民族融合过渡的地方,并从壮、傣民族的南迁寻 踪,揭开了泰、老、掸诸民族何以崇敬依智高的千古之迷。兹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供有关学者研究参 考。 一、方志关于侬智高部众落籍元江的记载 元江位于云南南部,地处红河中、上游,东接石屏,南连红河,西邻墨江,北连新平。云南六大水 系之一的红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形成狭长的盆地,俗称元江坝子。巍峨的哀牢山和六诏山耸立盆 地两边。低洼的盆地海拔300多米,气候炎热,终年无霜,过去曾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烟瘴之地,民间流 传着“要过元江坝,先把老婆嫁”的谚语。据有关史料记载,侬智高军在昆仑关被狄青率领的宋军击败 后,率部众退聚滇南,并落籍元江一带,开拓荒垦种,创家立业,把烟瘴之地建设成了美丽的家园。 明正德 云南志》卷1l载:元江“古西南夷极边之境,旧名惠笼甸,.又谓之因远部……宋时依智 高之党窜居于此,和尼开罗盘甸居之”; 滇志》卷8载:“智高之遁也,其母与二弟留特磨道,即云南 广南府……智高投蛮,蛮人疑之,且虞其险诈,鸩而杀之”;清康熙‘元江府志 载:“元江,古西南荒 裔,唐时蒙诏以属银生节度,封栖霞为南岳,建城甘庄,今遗址尚存,随徒白蛮苏、张、周、段十姓戌 之,又开威远等处置威远酸,宋依智高之党窜于此,宋仁宗 嘉桔 四年 1059年 ,那氏踞焉,改城 礼社江上”;又载:“侬人,其种在元江,与广南同俗,是依智高之党窜于此者,居无椅凳,席地而坐, 脱履梯下而后登,甘犬嗜鼠,妇人衣短衣长裙,男子首裹青花蜕,衣粗布如缔,长技在铳,盖得之交趾 者,刀盾枪甲,寝处不离,日事战斗,方、杨、普、李四姓倮椤,号称善战,不敢入境窥视,诸彝之中 最强者”;“沙人,习俗多同依人,懔劲过之,惟元江境内止在惠远、定南二里……强粱称胜,诸彝展 服”。广南方面的史料记载也述及此事: 明史》列传第201《云南土司 载:“广南,宋时为特磨道,土 万方数据 ·112· 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总第72期 酋依姓,智高之裔也”;道光 云南府志 载:“智高既败,其母阿依人保特磨,依其夫依夏卿,收残众 得三千人。复欲人寇,安抚使余靖督部吏发硐兵人特磨道掩袭之,智高孑身投蛮,至和泥,即今元江, 其首陆豹等皆不及从,蛮人疑之,虞其险诈,鸩而杀之,大理遂函其首以归宋,至是,段氏始与宋通”。 檀辛《南诏补史 又载:“智高自病死,思廉因函首归于宋,托言诛之也”。 以上地方史籍记载,虽然在叙述退聚滇南的依军人数多少及依智高如何死于元江等方面有较大出 入,但总的来说,依智高率其余部落籍元江坝子,应是无争的历史实事。那么他们是如何从阿迷 开 远 、蒙自到元江的呢?经笔者实地考察,其行踪大致是从现在的沙甸、倘甸 时属蒙自 ,经建水的漾 田、官厅,至元阳的南沙和红河的木龙,而后进入元江坝子的。这一带地区,大理初立时归通海节度管 辖,后改秀山郡,明清时称临安府,府治在今建水,当时元阳、红河均未设县,这里或为临安府直属的 九个土司领地,或为建水、石屏管辖。 笔者在实地考察上述地区时,常听老人讲:侬智高的部队到蒙自一带后,正碰着江外 红河西南 岸 元阳地方的哈尼族几家头人打仗,有个头人叫阿培嘴比依爹,本来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但他却残 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外孙。他的女婿依贵巴腮家不得,但又怕打不赢阿培家,就来请依智高带兵助战,依 智高答应了,带兵去把嘴比依爹的人马消灭得一个不剩。后来依智高的军队又答应扁马阿波腊独约赫的 请求,把他的对手也打败了,扁马阿波腊独约赫讲信义,在江外划片地方给了依智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