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伯远帖_赏析_兼论魏晋笔法利弊.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学论坛 QINGSHAONIANSHUFA   当然,魏晋笔法的 “模糊性”一方面因为书迹 的稀缺状况,另一方面则因为当时人们对技法的 “缄秘”态度。魏晋时期的书论很少谈及技法问题, 《伯远帖》赏析 这与该时期书法技巧的流传有家族性相关,技法的 积累大都是通过个人的书法实践而获得的,所以对 于自己所得的技法经验无比珍视,被视为秘笈不轻   兼论魏晋笔法的利弊 易授人。所以才会有蔡邕 “笔法神授”之说,更有 ③ 说笔法由崔瑗经钟、王传智永、张旭的传言 。王羲 郑付忠 之 《笔势论十二章》亦载:“今书《乐毅论》一本及 《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 不可示知诸友……初成之时,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 ④   王珣 《伯远帖》,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 吾诈云失矣,盖自秘之甚,不苟传也。” 钟繇向韦 25.1cm,横17.2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伯远帖》 诞索求蔡邕笔法,苦求不得而 “自搥胸三日,其胸 是典型的 “告哀问疾”手札,原文为: 尽青,因呕血”的荒唐故事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⑤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 的 。同样,一直以来人们对 《伯远帖》的研究也多 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 申。分别如昨, 受此种风气的影响,书家们要么缄口不言,要么像 永为畴古。远隔岭领峤,不相瞻临。 董其昌那样满口溢美之词而不见谈及具体问题,这   按:王珣(350-401),字元琳,琅琊临沂人(今山 种情况造成了古人对 《伯远帖》技法研究上的空白, 东省人),王洽长子。其 《伯远帖》是透视东晋书法的 进一步把晋人笔法 “神秘化”了。 珍贵书迹,作为现存东晋的唯一真迹,对研究 “二王”   首先要明确一点,此时期的主流执笔方式为 ⑥ 体系书法有着极佳的借鉴意义,因此一直备受关注。 “斜执笔”,对此沙孟海先生有过详述 。“斜执笔”即 近人马宗霍 《书林藻鉴》云:“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执笔的方式,此种执笔的 ① 特点是灵活有余而纵向拉力不足,从 《伯远帖》上 晋人为最盛。”我们对晋人的推崇由来已久,似乎已 成了不二法门的学书之道。但晋人书法到底是何种面 貌? 《伯远帖》为我们 “直逼晋室、书追 ‘二王’”提 供了绝佳的途径。该帖行笔通畅精熟,格调俊雅,东 晋风流宛然在眼,堪称魏晋书法的 “活化石”。   《伯远帖》被公认为是王珣的手迹,董其昌给予 了高度评价:   晋人真迹惟 “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 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 不尤难觐耶!既幸予得见王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 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   董氏称之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