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辫状河储层结构划分――以盘40块区馆Ⅲ7砂体为例.pdfVIP

地下辫状河储层结构划分――以盘40块区馆Ⅲ7砂体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0年2月第32卷第1期 JournalofOilandGas Feb.2010V01.32No.1 Technology(J.JPl) 地下辫状河储层结构划分 ——以盘40块区馆Ⅲ7砂体为例 赵永强(基嘉羹雷套冀≤惹鋈萎蓁季了盖朵鬻警黧:;0074) [摘要]储层结构划分揭示储层非均质性,从而为更好的开发储层提供依据。针对盘40块区馆Ⅲ7砂体. 在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砂体进行了层次界面的识别和划分。以研究四级界面构成要素即成 因单砂体为研究重点.对四级界面标志——沉积问歇面和冲刷面进行了识别.建立了研究区沉积问歇面 和冲刷面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成因单砂体为基本单位,结合辫状河沉积模武,对研究区内 馆Ⅲ7砂体进行了等时地层对比,将其划分为8个等时闻单元,为地下砂岩储层结构分析提供了一个典型 案饲。 [关键词]地下辫状河;储层结构划分;层次界面I地层对比 [中图分类号]TEl22.24 [文献标识码]A 层次性是地质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地质理论所遵循的普遍规律。自从Miall较早地应用层次 分析法研究河流相砂体以来‘11,层次分析方法已成为储层描述、研究砂体结构的基本方法。由于受精度 限制,目前大部分河流砂体结构研究成果来源于地表露头或现代沉积。笔者以胜利油田盘40块区馆Ⅲ7 砂体为例,运用层次界面分析法进行地下辫状河储层砂体结构分析。馆Ⅲ7砂体为厚20m左右的复合砂 体,通过4级界面识别和追踪对比,划分出8个成因单砂体,为地下砂岩储层结构分析提供了一个典型 案例。 1河流沉积复合砂体层次界面分级 对于辫状河沉积所形成的复合砂体,国内外学者在解剖其砂体结构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方 从露头中划分出6级层次界面,并将河流沉积物划分出了河道(CH)、砾石坝和砾石底形(GB)、砂质 的层系界面}二级界面为层系组界面;三级界面相当于沙层间发育的泥砾小冲刷面;四级界面相当于大 型沉积底形的顶、底面(通常有2种形式:①小型河道(水道)的底冲刷面;②侧积或顺流加积的顶 面);五级界面是河道充填复合体的大型砂体界面;六级界面为一组大型水道(河道)或古河谷的底面, 可以是地震单元的反射面【1]。 国内学者束青林在研究胜利孤岛油田储层结构时,将辫状河内部界面分为5个级次,并划分了曲流 河点坝层次界面和构型要素[2]。定义辫状河5个级别的界面为:5级界面为河流沉积旋回的底部界面; 4级界面为大型底形如心滩坝的顶界面;3级界面为心滩内部的增生面;2级界面为层系组间的界面;1 级界面为层系问的沉积界面。 对所研究的盘40块区馆Ⅲ7砂体而言,按束青林的定义,5级界面就是其顶底界面,研究已较为详 [收稿日期]2009—10一25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P06078)。 C作者简介]赵永强(1970一),男,1992年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地质与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0年2月 尽;4级界面是砂体结构研究的重点,其泥岩或钙质夹层形成的非渗透性遮挡对剩余油具有明显的控制 作用‘21。 2成因单砂体界面识别 对于辫状河来说,因辫状河河道的摆动,不同期次、不同级次砂体叠加,展布范围广,特别是河道 摆动建造了相当规模宽度的叠置砂体。同期辫状河沉积的河道砂与心滩坝砂体之间通过侵蚀面,或者通 过侧积面而相互叠切,相互连通,形成同期沉积复合体,在乎面上呈大面积分布;不同期次辫状河沉 积,由于河道的频繁摆动迁移,而在垂向上相互叠加,或侧向接触,形成时空上大面积分布的复合体。 正是由于河道的游荡汇聚,导致破坏与建设并存,致使辫状河不同期次、不同级次河道相与不同规模的 心滩相垂向叠加,横向接触,形成了复杂而又大面积分布的、叠加切割的大型复合储集体。砂体内部结 构复杂,不仅发育着众多形式的冲刷面等层次界面,而且还存在有落淤层等低渗屏障[3“]。 盘40块区馆Ⅲ7砂体垂向上往往出现多套河道或心滩复合砂体[5],加上横向上相变快,砂体变化 大,造成井间对比难度大。但成因单砂体之间往往存在与各种地质界面密切相关的不连续隔、夹层或低 渗透物性界面,即沉积间歇面。而在成因单砂体开始沉积时,在成因单砂体底部一般会有冲刷现象,因 此,冲刷面往往也成为成因单砂体界面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