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解析及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主要方法是:(1)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句,具有提示、总括、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析文体结构特征。记叙文、散文、小说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结构,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组织文章结构。要把握文体特征,按照文体特征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探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一个语段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或表现为并列关系,或表现为从属关系,或表现为承接关系,或表现为因果关系。探究这些联系,对于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指导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测试能力为C级。归纳和概括是—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两种不同的阅读能力。归纳是对阅读材料概括的内容能条分缕析,说明它有几层意思。概括,是指阅读材料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说明它有几个要点。考题的内容:—是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二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三是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考试题型:一是选择题,主要是单项选择题,也有多项选择题;二是填充题;三是简答题。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05年江苏卷 16题: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2005年浙江卷 21题: 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6分) 答 (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要讲究答题技巧: 1.抽取关键信息。(1)注意句群的中心句;(2)抓住句群的总领句和总结句,明确总领句、总结句与中心句的关系;(3)借助单、复句知识来领会关键词语及关键句子的内容;(4)捕捉关键的指代性语言,理解所指代的内容;(5)借助关联词来探求文段内容的重心。 2.注意过渡、照应的内容,对文章的理解要有整体性。(1)利用过渡句对上下文的衔接作用,打通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使 方法指导 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完整统一;(2)注意首尾照应、代词照应和句子照应。 3.借助以下简单易行的辅助办法找到归纳中心思想的途径:(1)明确文体特点;(2)洞悉标题含义;(3)了解写作背景;(4)理解材料特点;(5)抓住作者思路;(6)捕捉关键句段。 4.如果是主观题,要认真组织好表述的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可采取摘录法、浓缩法、拼接法、改写法、综合法等。 “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现象、表现等等所持有的主张或看法。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流露和表现的对象,作者的好恶、褒贬,都会在文中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准确地辨别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才能准确把握文章,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对阅读较高层次的要求。高考测试的重点:一是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说法;二是了解作者不同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意某种说法的原因;三是掌握作者在语句或文段中的看法和态度。 考查的方式可以是整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可以是一段或几段话中的观点态度;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简答题;可以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的体裁和形式是多样的。 2005年辽宁卷 21题: 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文章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姐姐的死,这表达出“我”对姐姐爱与悔疚、遗憾与怜惜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姐姐在“我”儿时曾像母亲一样照顾“我”、爱护 “我”,忍受不懂事的“我”给她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而当“我”长大成人意识到这份爱时,孤苦的姐姐早已死去,“我”再没有机会用爱来回报。同时,姐姐的不幸命运也让“我”在痛惜中更增添一份深深的遗憾。 2005年全国卷17题: 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 解答本题要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到文中赞赏春光的语句,从中体会分析作者从“这一日”春光所得到的快乐、活泼的情绪和生命、力量的感悟。 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这主要是抓“文眼”,找关键句和中心句。记叙描写类文章中,有些抒情性语句往往比较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议论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或论据前后的总括性语句也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