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流刑与国家政策社会分层之关系.pdfVIP

试论唐代流刑与国家政策社会分层之关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唐代流刑与国家政策社会分层之关系.pdf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 彻ANJOURNAL(SocialSciences) No.22008 试论唐代流刑与国家政策、社会分层之关系 张春海 (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210000) [摘要】 随着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开拓,新拓地区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充实、一定数量的军队驻 防,而流刑强制迁徙的特性正好与这种需要契合,从而成为朝廷推行政策的工具。唐代流放地区的指定 和被流放人的身份有直接的关系:被流放到西北军镇的绝大多数都是贫民百姓,而流放到岭南、黔中等南 方各地的则大多是统治集团中人。唐代的流刑政策对后世的政局也有重大影响。从唐初以来近300年 间,大量知识阶层中人的南流就是南方智力积累的重要条件。宋代之积弱,仅就西北一地而论,和唐代的 流刑政策也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唐代流刑变形 一、国家政策与流刑的变形 关于唐代流刑的研究,现有成果已相当丰富,①然而多限于对刑制本身的讨论,就其与国家和 社会的关系而言,仍有待发之覆。本文将对此略作探讨。 唐代流刑系因袭隋制而来,开皇元年(581),《开皇律》修成,其刑名有五,次于死者为流,分为三 等,“有一千里、千五百里、二千里。应配者,一千里居作二年,一千五百里居作二年半,二千里居作 三年。应住居作者,三流俱役三年。近流加杖一百,一等加三十。”②开皇制律时的一个重要指导原 则是“以轻代重,化死为生”。@所定流刑比之北齐、北周,不仅处罚程度大为减轻,且刑制整齐,易于 操作,显示在隋建国之初,统治集团确有一种依法而治的理想和精神。 然而因突厥强盛,边防力量不足,当时文帝已有“徙民北实边塞”④的打算,但在太子杨勇进谏 之下作罢。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开拓,新拓地区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充实,一定数量的 军队驻防,而流刑强制迁徙的特性正好与这种需要契合,从而成为朝廷推行政策的工具。开皇十三 年,文帝诏“改徒及流并为配防”,⑤流刑又成为前代以来时常推行的“发罪人为兵”@的变种,在形制 上不能不说是一个退步。当然,这种变化并非突然而至,无迹可循。隋开皇制律,多采《北齐律》,陈 寅恪云:“故隋受周禅,其刑律亦与礼仪、职官等皆不袭周而因齐。”⑦刘俊文也认为“隋开皇律系以 北齐律为底本”。⑥《北齐律》所制刑名有五,第二等即为流刑,“谓论犯可死,原情可降,鞭笞各一百, 【收稿日期】2006—10一10 [作者简介】张春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①可参见郝黎:《唐代流刑新辨)一文中的有关评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③魏徵:《隋书·刑法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710、712页。 ④《隋书·文四子传》,第1229页。 ⑤隋书·刑法志,第713—714页。 ⑥关于中国古代发罪人为兵的问题可参考吴艳红:《试论中国古代的“发罪人为兵”),刊于中外法学)2001年第2期。 ⑦陈寅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陈寅恪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l页。 @刘俊文:《唐代法制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9年,第72页。 116 万方数据 髡之,投于边裔,以为兵卒,未有道里之差。”①既有现实的需要,又有制度的依据,因而开皇十三年 刑罚的变动就比较容易。其实在此之前,在实践中已有类似的措施。慕容三藏为廓州刺史时,“州 极西界,与吐谷浑邻接,奸宄犯法者皆迁配彼州。”⑦廓州至长安的距离是2400里,③超出流刑法 定的最高里程400里,而所谓“奸宄犯法者”并不一定都应被处以流刑,这些人之所以被流放到廓州 主要就是为了防御吐谷浑。也就是说,当时流刑的执行已主要是出于国家政策的考虑,律文的规定 不过是量刑时的参照而已。 唐初“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④废除了不少隋代的苛法。但就流刑而言,每个等级却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