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和控制(红十字会).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滋病流行与控制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建平 认识艾滋病 AIDS流行的第一页 艾滋病病毒病毒颗粒的结构模型 艾滋病病毒型别及亚型 艾滋病病毒特性 温度对HIV的作用 能耐受低温而对高温敏感 室温下液体环境中HIV可存活15天 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3日内有传染性 液体(即使含10%血清)中的HIV加热56oC10分钟即可灭活。 干燥状态下外界蛋白质对HIV有显著保护作用 真空冷冻干燥的血制品加热68oC72小时才能保证所含HIV被灭活 煮沸可迅速灭活HIV 化学消毒剂对HIV的作用 HIV对甲醛、戊二醛、乙醇、卤族化合物敏感。37oC时,以下消毒剂处理10分钟,可灭活HIV。如50%乙醇、10%家用漂白粉、35%异丙醇、0.5%来苏和0.3%过氧化氢。 消毒效果受以下因素制约:温度、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病毒数量、病毒株别、有无其他蛋白质及杂质。 HIV的生活周期 HIV感染模式图 艾滋病病程分期 临床分期 I期:急感期,症状无特异性,可检出HIV及P24抗原,抗体阴性,有传染性,2-4周 II期:无症状感染期,无明显症状,能检出HIV及HIV抗体,具传染性,2-10年 III期:艾滋病前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PGL),1年 IV期:艾滋病(艾滋病期),体质性疾病,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继发的感染和肿瘤,半年-2年 艾滋病的主要症状 急性感染期 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感染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可自行消失 无症状感染期 免疫功能维持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艾滋病前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出现部分临床症状,但未达到艾滋病诊断标准 艾滋病期 体重减轻、持续发热、持续腹泻、消瘦、咳嗽、皮疹、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和白斑、神经系统病变、结核等 艾滋病的传染源 艾滋病病人 HIV携带者(更为重要) 传染物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 乳汁 唾液、眼泪(病毒量少)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 性接触 母婴传播 HIV传播效率 日常交往不会传染艾滋病 空气; 饮水、食物; 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 游泳池; 吸血昆虫和蚊子、跳蚤、虱子等; 照料、护理艾滋病人; 蹲式厕所及小便池。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HIV感染和死亡的数字居高不下。 UNAIDS(2004年12月)报告,估计全球有HIV感染者 3940万人(3590至4430万)。 2004年,全球估计有490万(430-640万)新感染者,310万(280-350万)人死于艾滋病。 2004年,每天估计有14000人新感染HIV。其中95%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一半左右的新感染发生在15–24岁年轻人 HIV感染者中约一半为妇女 每年约一半新感染发生在妇女 发展中国家的HIV/AIDS中,64%为妇女和女童 全球--妇女和女童感染HIV机会是同龄男性的2.5倍;某些地区高达6倍。 东部、南部非洲的部分地区,1/3以上的十几岁女童感染HIV 艾滋病在亚洲流行规律 目前中国的状态 艾滋病流行分期的划分标准(WHO/UNAIDS) 低流行期 本地任何类别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均低于5% 聚集流行期 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持续超过5%,城市孕产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低于1% 广泛流行期 本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续高于5%,疫情波及地区广泛,在全国水平上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或超过1% 资料来源:WHO/UNAIDS: 第二代艾滋病监测指南 (2000.5) 截止2004年底,全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6,990例 其中艾滋病病例23,955例 累计死亡5,598例 估计2004年底,我国存活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约84万。 截止2005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6,808例 其中艾滋病病例28,789例 累计死亡7,375例 流行及特点 中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上呈低流行态势,但在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出现高流行 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监测数据显示,暗娼的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到2004年0.93%;高流行地区孕妇感染率从1997年0%上升到2004年的0.26% 1995-2003年部分暗娼监测哨点中HIV阳性检出率 暗娼HIV流行率(%) 吸毒者HIV感染率(%) 全国性病分布地图 性病病人HIV流行率(%) 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 静脉吸毒 人口流动频繁 不安全性行为 暗娼人群 男性同性性行为 大众HIV/AIDS知识缺乏 流行的决定因素 我省艾滋病流行情况 我国艾滋病防治 落实措施 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的防治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有效遏制经采供血传播 加强对重点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指导和支持 全面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