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徘徊于师古与从今之间——祝允明的古文观.pdf
2012年6月 学 术 交 流 Jun..2012
总第219期第6期 Academic Se“alNo.219No.6
ExchaIlge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徘徊于师古与从今之问
——祝允明的古文观
王晓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舳)
[摘要】祝允明散文中常常出现“古”与“今”的比对,“师古”还是“从今”,是其散文论述的
核心命题之一。少年游学、奔波功名期间,他力倡复古纳今,对古文与时文之精华广纳博取、兼收
并蓄。宦海沉浮、罢试就选后,他厚古薄今,称“时言不足重”。这种徘徊于“师古”与“从今”之间
的颇具矛盾性的观点,从根本上体现的是祝允明“调和古今、平衡两端”的心态。
[关键词】祝允明;师古;从今;古文观
祝允明,字希哲、唏士士。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右手多生一指,故自号支指生。生于明英宗天顺
载,可能功名不显。祖父祝灏,正统四年进士,官至右参政,政声远播。外祖父徐有贞,宣德八年中进士,
被选为庶吉士,后因迎立英宗复辟建大功,颇受重用,官至兵部尚书,升华盖殿大学士,晋封武功伯。后
被宦官曹吉祥、石亨构陷,削职入狱,后获释归乡。
祝允明天资颖慧,“少颖敏,五岁作径尺字。读书一目数行下,九岁能诗,有奇语。”…“20岁,始赴
应天乡试,落第。弘治五年(1492),33岁的祝允明在五次落第后,终于“裁忝一名”,为座师王鏊录取。
后会试京畿,但“七试礼部,竟不见录”。遂放弃科举而改就谒选。正德九年(1514)赴京就选,授广东兴
宁知县。在位期间政绩斐然,正德十六年(1521),升应天府通判,督赋税,未几乞归。
祝允明是一个注重思考、沉迷于冥想的哲学家式的文人。他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凭着敏锐的目
光和火热的激情,大胆地挑战程朱遗训,猛烈地抨击迂执空疏的士风,同时又浪漫地阐发自己的人生观
念和救弊之道。他极端重视自我价值,对于生命的自在与舒展有着美好的理想.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根
本无法实现。这种矛盾导致了其人格的复杂性,而这种人格的复杂性又促成了其理论倡导上的首鼠两
端。祝氏一生以55岁罢试就选为界,其古文观也以此为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前后期变化。祝氏早期力
倡古文,24岁便以古文盛名吴中,但迫于科举仕进的压力,其对时文亦采取包容接纳的态度。放弃科举
后,他开始厌弃时文,复古思想日趋明显,但出于对时人“胶古法而不变”的机械复古的不满,他又提出
了“自信以自遂”的师心主张。
一、奔波功名期:倡古纳今
祝允明“出世甚华”,祖父外祖父的威望和高寿,对他的成长颇有裨益。祖父祝灏生性乐观,颇善言
辞。作文以缛丽自喜,诗歌典瞻有情致。外祖父徐有贞称名吴中,年高德劭,“自经传子百家小说以至
天文地理医卜释老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古雅雄奇,有唐宋大家风致”【2J。在祖父外祖父的言传身教下,
祝允明自幼便刻苦攻读、勤于治学,“覃精发藻,横逸踔厉,超追古昔”【l忡。在“天文地理医卜释老之说
无所不通”的治学家风熏陶下,祝允明不仅苦读儒家典籍,而且广泛涉猎山经地志、稗官野史等杂文,汇
百家之学于一身。陆粲记其“游览综群籍,稗官杂家。幽遐嵬琐之言,皆人记览。发为文章,崇深巨丽,
【收稿日期]2012一03一lo
[作者简介]王晓辉(1979一),女,山东临胸人,讲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170·
万方数据
横口开阖,茹涵古今”…”。不拘一门之学,广阅百家精华,对杂学的广泛涉猎对祝允明的影响颇大,它
使得祝允明能够以一种更为开阔和独特的思维来思考世间事物,亦使其诗文创作在平凡的文字表达下
增添了更为厚重的底蕴。
众所周知,读经书、习举业、作时文、登科第在古代社会被视为读书人的正途,但在祝允明生活的成
弘年间,一部分吴中文人却反传统而行之,将究心古学、研习古文视为人生正途。吴宽为诸生时曾一度
欲放弃举业,专事古学;朱存理、沈周等人则终生不习举业,甘老田园,以古文书画自娱;允明外祖徐有
贞,12岁即攻古文辞,重实用之学。在此种叛逆风气的熏陶下,少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