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并联与复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燃机的并联与复合.doc

内燃机的并联与复合(vbcbs)技术简介(本人原创,已被多家转载) 1。并联与复合概念的引入 传统内燃机是一闭口系统,其热效率主要受压缩比的影响;压缩比较高相应热效率较高。但压缩比受爆震的限制不可能无限提高。当压缩比过高时不仅不能提高热效率,由于爆震还会引起排放恶化,甚至发动机结构的破坏 。 多方面的研究报告表明,爆燃的发生对一定的燃料与发动机的压缩比、缸内压力增长率、燃料的分布、燃烧室的形状有关。压缩比较高,爆燃几率较高;缸内压力增长率超过一定值时必然发生爆燃。 现在设想在缸盖上设一高压燃气阀,当缸内压力增长率达到某一临界值时,高压燃气阀打开,控制缸内压力增长,达到控制爆震的目的。我们称为阀控预混合燃烧系统(Bypass Valve Control Burn System简称VCBBS或 VBCBS)。 这一系统中,从高压燃气阀排出的燃气可驱动其他动力装置,就构成了一种复合发动机系统。由于该系统区别与传统复合发动机,存在一个主动力系统与副动力装置并行作功的过程(如图三)。所以称为并联复合系统(Bypass Compound Engine System简称BCES)。 2。vbcbs的工程热力学原理——阿托金逊循环 日本丰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Prius中装用了前所未闻的称为阿托金逊循环的4冲程汽油发动机。阿托金逊循环是由英国的琼斯?阿托金逊提倡的奥托循环的改进,压缩冲程与膨胀冲程是能够独立设定的高效率热循环。其基本的特点是压缩容积<膨胀容积即压缩比<膨胀比。 在Prius混合动力汽车上应用的发动机说明书标称压缩比为13.5,实际上由于延迟进气阀关闭时间(可变调节最大下止点后120o),在压缩行程初始吸如缸内的部分空气被挤回进气支管一侧,实际延迟了压缩冲程的开始时间,从而降低了压缩比;另一方面,排气阀在下止点后30o开启,所以膨胀冲程容积增大;形成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高膨胀比循环。 Prius混合动力汽车的汽油机装有VVT-I气阀正时系统。由于输出功率、扭矩较低,高负荷时以蓄电池供给能量,低负荷时采用燃油经济性良好的发动机驱动。 1947年R.H.Miller在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发表的旨在实现内燃机的理想性能“压缩比<膨胀比的工作循环。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能够调整进气阀开启和关闭功能,从而实现上述功能的系统,为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扭矩而采用了涡轮增压和中冷技术。这种改进的热循环就是米勒循环。 米勒的发明直到1980年开始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但均未能实用化。日本马自达公司为尤诺斯轿车开发的V6发动机就是一款米勒循环发动机。该机为摆脱涡轮增压的“增压滞后”而采用了李肖姆螺旋式压缩机。 vbcbs系统采用高压燃气并行作功的方法实现了作功膨胀比大于压缩比,具有方法简单可靠的特点。 借鉴奥托循环可以和工程热力学原理可以推出.vbcbs的理想热效率可用式一表示: ηt=1-(λ1/k-1)/(λ-1)εk-1 式中λ=T3/T2为燃烧过程的升温比,ρ= V4/ V1, ε=V2/V1为压缩比,k为工质的绝热系数。 显然,阿托金逊循环的热效率高于奥托循环。采用混合加热模型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 vbcbs在实际应用中ρ膨胀系数通常设计为定值,其理想热效率可用式二表示: ηt=1-(λρ1-k-1)/(λ-1)εk-1 按照式二,当ρk-1>λ时,系统热效率大于100%,似乎违背了热力学基本原理,其实际含义表示实际循环的作功行程后期,当ρk>λ时,系统开始从环境——如缸壁——吸热,这个过程实际就是汽缸的冷却过程,相当于过膨胀制冷过程,可使发动机免去冷却设计,同时排气温度极低;因而vbcbs不仅具有较高的热效率,系统平均温度较低;且排气温度极低,对某些需要防热辐射(如防热寻的导弹)的车辆有特殊意义。 3.vbcbs的燃烧学原理 对内燃机尤其是点燃式预混合燃烧过程的排放生成机理,现在已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甚至可用计算机模拟预测主要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浓度。江苏大学的王谦等就以燃烧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程序为基础,建立了发动机排放预测计算模型,并针对自由活塞式发动机的特点进行修正和实验验证。 据王谦等人的报告介绍,Van Blarigan等人曾在一台快速压缩装置(RCEM)即自由活塞模拟机上用丙烷作燃料、压缩比为36:1、燃空比为0.337、初始温度和压力分别为54o和0.101MP(1atm)作试验。在快速压缩装置中,活塞到达上止点(TDC)的时间是16.3ms,对应于带曲轴的发动机转速是30.58Hz,Van Blarigan等人在快速压缩装置上对氮氧化物的实测值是15×10-6,而在同样几何参数的带曲轴的发动机上的氮氧化物实测值是215×10-6。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