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故都的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故?都?的?秋
教学目的:⒈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⒉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散文的形和神2、散文的景和情:两课时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现在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历史上也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达夫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板书课题)二、解题、作者及写作背景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1934年8月。由于种种原因,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一些很好的散文。(一)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请用一字来概括。明确:味。(板书)⑴此问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回答此问无须作太多理性分析,凭语感即能得出答案,“味”字在全文出现达八处之多。⑵若学生思维过于分散,讨论与答案差异较大,可提供几个答案供学生选择。如:色、声、形、味、实、情,课文虽也写了上述方面,但主要是写秋之味。(二)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此问旨在训练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答案均可在文段中找到。(三)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⑴此题有意要引起学生的争论,题目以选择问答的形式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学生能否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⑵通过争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的认识,此为本课教学重点。⑶为了方便学生讨论,可在讨论前板书:秋花——色?????????????????????秋槐——形秋蝉——声?????????????????????秋雨——味秋果——实2、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教师总结时,可板书:⑴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⑵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⑶作家人个气质的抑郁善感;⑷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⑴此题旨在让学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难点。⑵分析时可与导语中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作比较,体现课堂线索。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很多,但词作者只选取前门、蛐蛐、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来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故都风情画,很好地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故都情思。附:《故都的秋》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味?味南国的秋——慢、润、淡第?二?课?时一、教学要点1、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找出文章感情基调的关键词语,体味文章紧扣情感来描写景物的特点。2、体会文章语言细腻,节奏感强等特点。(一)默读第12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可提出几句让学生进行辨析。如:A、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B、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C、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A是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B是观点提出后对观点的阐释;C是本段中扣题的句子。(二)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⑴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修辞辨认能力及理解能力。⑵部分学生可能会答成对比或类比,这是不对的。应该说总体上是比喻,但比喻中有对比,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本身是对比。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不是“味”。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板书: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喻体——黄酒?与?白干??????????????稀饭?与?馍馍?????????????鲈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 unit 4《exploring plants》文字素材1 新人教版选修9.doc
- 高中英语 unit 4《body language》-词汇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英语 unit 4《global warming》同步练习8 新人教版选修6.doc
- 高中英语 unit 4《global warming》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选修6.doc
- 高中英语 unit 4《making the news》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5.doc
- 高中英语 unit 4《pygmalion》文字素材3 新人教版选修8.doc
- 高中英语 unit 4《grammar and usage1》课件 牛津版模块选修6.ppt
- 高中英语 unit 4《sharing》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选修7.doc
- 高中英语 unit 4《pygmalion》文字素材4 新人教版选修8.doc
- 高中英语 unit 5 music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