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第二单元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4.docVIP

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第二单元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第二单元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第二单元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D.气者,理之依也 2.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3.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说明惠施(  ) ①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②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 ③属于形而上学观点 ④属于相对主义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蕴涵同一哲理的是(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针对近几年极端天气不断增多的情况,我国加大了对天气预报的投入和研究,天气预报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上千公里的未来三天的预报准确率,现在能够达到80%以上,但仍有20%左右的误差。这反映出(  ) A.人与自然是根本对立的 B.人们根本不可能完全认识规律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有关 6.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美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年轻的黑洞。黑洞由反物质粒子构成,是由与正常物质的属性相反的反物质构成的。从哲学上看,这一发现表明(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物质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010年10月1日,我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 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 B.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性反映 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D.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8.“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使人们可以更近距离地观测我们的近邻,在此基础上我国系列绕月探测活动将分步骤如期展开,神秘的月球将慢慢被揭开神秘的面纱。这表明(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当下由“蒜你狠”到“蒜你跌”,由“豆你玩”到“苹什么”,……一系列反映物价涨跌的网络语言兴于人们的茶余饭后。这些网络新语的出现充分说明(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0.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1.在同一平面内有直线a、b、c,若a⊥c,b⊥c,则a∥b;在空间中有直线a、b、c,若a⊥c,b⊥c,则a与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3.“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4.近期,印尼火山爆发频繁,引发系列地震。专家指出,目前,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苦恼。这说明(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