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教案
河北省迁安一中数学必修五:2.1数列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际情况,采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索猜想——总结规律——反馈训练”的教学过程,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铺开例题,设计变式,同时通过多媒体、图形观察等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解法,能够类比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例2这样的开放性题目要鼓励学生讨论,开放多种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指点和矫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1、[复习旧知]
复习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BAC=,ACB=。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启发提问1:AB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启发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请学生回答。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的对角,AC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边。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
AB =
=
=
=
≈ 65.7(m)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变式练习: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建立数学模型。
解略:a km
例2、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D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和BC,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的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
ACD=,CDB=,BDA =,在ADC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AC = =
BC = =
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AB =
分组讨论:还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师生一起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变式训练: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测得BCA=60,ACD=30,CDB=45,BDA =60
略解:将题中各已知量代入例2推出的公式,得AB=20
评注:可见,在研究三角形时,灵活根据两个定理可以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有些过程较繁复,如何找到最优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分析两个定理的特点,结合题目条件来选择最佳的计算方式。
学生阅读课本4页,了解测量中基线的概念,并找到生活中的相应例子。
Ⅲ.课堂练习
课本第14页练习第1、2题
Ⅳ.课时小结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Ⅴ.课后作业
课本第22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课题: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本节课是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的延伸。采用启发与尝试的方法,让学生在温故知新中学会正确识图、画图、想图,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通过3道例题的安排和练习的训练来巩固深化解三角形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形式要坚持引导——讨论——归纳,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结论,更多的要养成良好的研究、探索习惯。作业设计思考题,提供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能力ACE中,如能求出C点到建筑物顶部A的距离CA,再测出由C点观察A的仰角,就可以计算出AE的长。
解: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使H、G、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在H、G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仰角分别是、,CD = a,测角仪器的高是h,那么,在ACD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AC =
AB = AE + h
= AC+ h
= + h
例2、如图,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一.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二.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 第四章4.3《空间直角坐标系》导学案.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学案2.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时作业.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学案1.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复习课).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导学案.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4《空间直角坐标系》导学案.doc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2.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教案.doc
- 【高华证券-2025研报】箭头制药公司(ARWR):第46届全球医疗保健会议——关键要点.pdf
- 【Bernstein-2025研报】耐克和阿迪达斯:宝胜- 5月的连续改善.pdf
- 【高华证券-2025研报】哥伦比亚:5月通胀低于预期,因节日价格正常化和租金增长放缓;年度通胀指标下降.pdf
- 【Bernstein-2025研报】联发科(2454):速评:联发科-若剔除外汇拖累,月度销售追踪略高于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预期.pdf
- 【高华证券-2025研报】Vista集团(VGL):小盘股片段:Vista集团(VGL;未覆盖):云转型加速.pdf
- 【高华证券-2025研报】法国巴黎银行(BNPP):法国巴黎银行(BNPP.PA):深入探讨个人理财业务.pdf
- 【Bernstein-2025研报】T-Mobile美国公司(TMUS):T-Mobile:西弗特仍是掌舵的合适人选.pdf
- 【Bernstein-2025研报】华纳兄弟探索公司(WBD):华纳兄弟探索公司:第一步-流媒体公司和线性电视公司。第二步?.pdf
- 【Bernstein-2025研报】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308):台达电子月度销售:若不存在外汇逆风,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有望超预期.pdf
- 【Bernstein-2025研报】欧洲资本货物:电动革命:分化-资本货物正在离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