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诗经》学略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儒家《诗经》学略论,诗经从先秦到唐代,先秦儒家哲学九讲.pdf,傅佩荣先秦儒家哲学,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先秦儒家,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先秦儒家思想,先秦儒家的治国方略,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2009年6月 社会科学家 Jun.’2009 (第6期,总第146期) SOCIALSCⅢNTIST (No.6,GeneralNo.146) 【文艺论丛】 先秦儒家《诗经》学略论 王兆立1,于成宝2 (1.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处,山东青岛266510;2.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摘要:西周春秋时期,人们通过“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方式使用《诗经,以实现美刺政治、维护礼乐和外交 邦国的重要目的,从而逐渐使之成为独立的审美本体和研究本体。孔子诗论,犹有浓重的春秋时期礼乐教化的意蕴; 孟子诗论,则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学观,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基本方法论;荀子诗论。则既有继承 诗教传统的一面。又强调诗教与时变革的一面。 关键词:先秦;儒家;诗经;理论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9)06-0137—04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 襄公十四年》师旷日:“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其 学发展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承载着 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 周人的基本思想观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周人文化观 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p坤m乃 念日益深化与自觉的产物。先秦研究《诗经》的儒家学 以诗论政的事例,在《左传》、《国语》中多有记载, 者,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苟子,都是首先继承了自西 如《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将征讨犬戎,祭公谋父谏 周至春秋以来传统的《诗经》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 言:“周文公之《颂》日:‘载戟干戈,载韬弓矢。我求懿 《诗经》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经》 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 学理论。所以,要理解先秦儒家的《诗经》理论,首先要 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厉害之娜,以文修之, 考察西周至春秋时期时人引诗用诗的各种论说。 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闭阱q辱 如《左传·襄公十九年》记载子鱼劝谏宋襄公不要对曹 一、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用《诗》分析 国动武日:“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 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诗》日:‘型于寡妻,至于兄 这一时期,《诗经溯淑仅是被当作文学作品,更多 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 的是被当作政治教化的工具。具体来说,《诗经》的政 之何?盍姑内省德乎!无阙而后动。”[tOnm呼鱼所引的 教职能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的: 诗出自《大雅·思齐》,以此希望宋襄公不要用武力威 (一)采献诗歌,以诗论政,将诗作为美刺时事政逼他国,而应当反身修德。 治的工具。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古有采诗之官,王 (--)歌舞用诗,重在礼仪,将诗当作推行宗法礼 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l聊唧寸于班固的 制的规范。如《左传·襄公四年》所记晋悼公来聘鲁穆 “采诗说”,后人曾有异议。我们虽然无从考知采诗制 叔的用乐情况:穆叔如晋,报知武子之聘也,晋侯享 度在《诗经》创作中所占的比重,但采诗制度在西周春 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 秋前期的存在,却是从很多文献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歌《鹿鸣》之三,三拜。韩献子使行人子员问之,日:“子 如《国语·周语》召公谏厉王日:“故天子听政,使公卿 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礼,藉之以乐,以辱吾子。吾 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嚎诵,百 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细,敢问何礼也?”对日:“三《夏》, 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侮,嗜、 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文王》,两君相见 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不悖。”因∽1。埔《左传· 之乐也,使臣不敢及。《鹿鸣》,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 收稿日期:2009-04-09 作者简介:王兆立(1963一),山东临沂人,历史学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