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庄子》二则 教案 语文版
26、庄子二则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庄子》寓言的内容、寓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难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三、教学设想
庄子的语言夸饰惊人,意境开阔,宜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则短文是如何神奇地表达意蕴、传递信息的。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Ⅰ、第一篇《浑沌之死》
一、生字
倏(shū):书极快地。如:倏地。
沌(dùn):混(浑)沌。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如:混沌初开。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时:常常,时常。
德:恩,恩情。
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用“倏”“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渻(shěng):古代人名用字。
恃(shì):依赖;倚仗。如:有恃无恐。
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方:正。
恃:凭着,依靠。犹:仍然。
应:作出反应。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
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疾视:怒目而视。
无变:没有反应了。德:指精神。
异:别的。应:应战。
反走:转身逃跑。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两则短文均是寓言,都有一定寓意。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为做事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2语言精炼,意境开阔。两则寓言总共不到200字,却写得意境深邃,简洁之至,寥寥数语,把倏、忽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刻画了出来;把斗鸡由骄盛到似木鸡表现了出来。
:两篇文章短小精悍,想象大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该特点在《浑沌之死》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文中“倏”“忽”及“浑沌”的命名,堪称瑰玮奇诡。这是同学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1、《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 的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
2《呆若木鸡》选自《?????? 》,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
相与遇于浑之地谋报浑沌之德方虚骄而恃气反走矣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答案参考:
一、1、《庄子·应帝王》 天地未开辟前 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2、《庄子·达生》 呆得像头木鸡一样。
二、1、在 2、商量 3、凭着(依靠) 4、转身
三、1、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
2、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Ⅵ、教后记:
- 5 -
用心 爱心 专心
浑沌之死
南:倏
中央:浑沌(甚善) 相遇(凿开七窍) 浑沌死
北:忽
呆若木鸡
似木鸡:德全矣
养斗鸡虚骄恃气犹应响影疾视盛气无变
异鸡无敢应:反走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 鄂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教学案2(无答案) 鄂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教案4 鄂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鄂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1(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说课稿 鄂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课堂实录 鄂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一厘米同步精品练习 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周公诫子》同步练习 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周公诫子》教案 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教案 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 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语文版.ppt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徐悲鸿小传》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 北京课改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行路难》同步练习 长春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语文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