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探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探究,清代书院,岳麓书院办学特色,办学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行业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学校办学体制建设,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强化办学管理体制

第37卷第1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牌) 2010年1月 V01.37NO.1 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 Jan.2010 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探究 崔来延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中国古代书院肇始于唐,而发展于宋、元、明,至清代而达到鼎盛时期。在清王朝存续的260多年间,全国 各地修复和兴建了大约5000所书院,这些书院分布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遍及全国城乡,成为金国各地大大 小小的教育及学术研究中心,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清代书院的发展决不是一蹴 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乾隆以降,清代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官办书院为主 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关键词:清代书院}官办书院;民办书院 中圈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10)01—0162—04 作者简介:崔来廷(1962一),河南沈丘入,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 中国古代书院肇始于唐,而发展于宋、元、明,到 载:“各省书院之设,辅学校所不及,初于省会设之。 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清王朝存续的260多年间, 世祖颁给帑金,风励天下。厥后府、州、县次第建立, 全国各地陆续修复和兴建了大约5000所书院,这些延聘经明行修之士为之长,秀异多出其中。高宗明 书院分布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遍及全国城乡 诏奖劝,比于古者侯国之学。儒学寝衰,教官不举其 地区,成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教育、学术研究以及 职,所赖以造士者,独在书院。其裨益育才,非浅鲜 文化传播中心,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文化的普及 也。巩1]设立书院的目的,是为了教化风俗、奖掖人 传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得以 才。因此,开办书院是各级官僚义不容辞的责任,官 延续和发展。清代书院的发展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办书院也就成为清代书院的办学主体。据笔者统 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乾隆以降,清代书院进入 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逐渐形成了以官办书院为主体、 海、西藏、察哈尔)共计有县级以上(含道、府、州、直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隶厅、散厅及土司)行政区域2074个,即使每个县级 一、官办书院 行政区域所在地仅修建一所宫办书院(诚然,个别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官本位社会,官 份没有书院,但是,也有不少县修建有多所书院),再 方力量占据着主导地位,历代书院的兴衰与封建王 加上修复的明代书院,清代官办书院约有2700所, 朝官方政策的导向关系甚大,清代当然也不例外。 占清代书院总数的大约54%,这与邓洪波的统计大 清代书院沿袭明制,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抑制到疏 致相若。据其统计,清代拥有2200所官办书院,占 导、发展的过程。雍正时期,首先在各省会,然后在 全国各省、府、州、县等相继设立了书院。自乾隆以 书院是清代书院的主体。 降,清代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如史籍所 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胤稹发布了一道 收稿日期:2009—09—20 ·162· 万方数据 诏令,日:“近见各省大吏,渐知崇尚实政,不事沽名 二、民办书院 邀誉之为,而读书应举者,亦颇能屏去浮嚣奔竞之 清代除官办书院外,民办书院也是一支不可小 习。则建立书院,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使 觑的力量。清代城乡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之朝夕讲通,整躬励行,有所成就,俾远近士子观感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