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中的教师阻抗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新课程实中的教师阻抗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方 向: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导师:李秉德教授 王嘉毅教授 博士生:张新海 摘 要 课程实施是联接课程设计与制度化的桥梁,是将课程理论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活 动,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新课程付诸实践的 关键所在,最终决定着新课程的实施程度。众多因素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但教师阻 抗是影响、制约新课程实施和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分析和研究新课程实施中 教师的阻抗情况,对于了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 制约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问题,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本研究梳理了中外课程实施的研究文献,回顾了课程实施研究的缘起与发展、课 程实施取向、课程实施的模式和策略、阻抗的涵义以及引起教师阻抗的因素。在借鉴 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知识、教师信念、教师认同和学校文化等因素对于教师阻 抗和新课程实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阐述。结合新课程实践设计了新课程实施程度、教 师阻抗、教师知识、教师信念、教师认同和学校文化等六个分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 纲,以了解当前新课程实施状况和教师阻抗情况以及教师知识、教师信念、教师认同 和学校文化的现状。分析和研究了影响因素与教师阻抗和新课程实施的程度之间的关 系,为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建议和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实施新课程的 小学、初中的教师和校长。为了保证调查对象在地区、性别、年龄、教龄、职务、职 称、受教育层次、学校类别、学校层次和学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 性,我们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在河南、山西、甘肃和内蒙古等四个省份对 1300 名教师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对两位小学教师和两位初中教师以及一位教研员进行了 访谈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1.教师的总体态度处于支持和观望之间,教师对新课程有一定的阻抗作用,部 I 分教师或学校处于观望阶段。比较而言,教师对新课程态度比较积极,近 70% 的教师 支持新课程;教师的行为表现相对落后,只有 60%左右的教师真正实施新课程。 2 .当前实现了新课程理想目标的三分之二,新课程实施程度有待提高。突出的 问题是,部分(三分之二)学校没有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师的共同学习、备 课的氛围没有形成,学生小组学习和专题讨论没有普遍实行,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同 时,农村学校新课程的实施程度明显低于城镇学校;小学新课程实施程度好于初中。 3.在分析和研究的四个因素中,教师认同对教师阻抗和新课程实施的影响程度 位于首位;就教师认同本身来说,与教师自身利益联系密切的因素,如课程改革的成 本效益、课程本身的实用性、关心事项等对教师阻抗影响显著;而影响课程实施程度 的因素则是内外因素的结合,其中学校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关 心事项、课程本身的实用性,而校外支持和成本效益对课程实施程度的影响较小。然 而学校支持、校外支持、课程实用性、关心事项、成本效益等五个因素目前只达到了 理想目标的 65%、53%、62.5%、61.8%和 68.25%,因此,校内外支持不足、课程实 用性较差、教师付出过多等成为导致教师阻抗,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4 .在分析和研究的四个因素中,教师知识对教师阻抗和新课程实施的影响程度 位于第二位;就教师知识的影响来说,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对 教师阻抗和新课程实施程度有显著性影响。而教师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 教学知识目前只达到了理想目标的 70.0%、64.2%和 75.5%,因此,教师知识相对不 足成为导致教师阻抗,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5.在分析和研究四个因素中,学校文化对教师阻抗和新课程实施的影响程度位 于第三位;就学校文化对教师阻抗的影响程度而言,居于第一的是专业价值观,第二 的是投入改革和专业协作,第三的是校长领导和专业自信;就学校文化对新课程实施 程度而言,居于第一的是投入改革,居于第二的是学校愿景,居于第三的是专业协作 和专业价值观。而投入改革、专业协作、专业价值观和学校愿景目前只达到了理

文档评论(0)

leirenzhan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