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游《书愤》
热烈欢迎同仁指导工作! * * 示儿 * * * * 陆游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学习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情感 情感目标: 感受先贤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 品情感 * * 诵读感悟 书愤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愤 * * 标题 作者 知人论世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合作探究 意象 * * (1125-1210)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世事艰 已 空 谁堪 * 壮志难酬 老迈年高 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名句赏析: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有什么作用? 描画白雪皑皑,秋风萧萧,万马奔腾,战船横空的战争场面,气势宏大. 此联对仗工整,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纯意象的组合. 赞扬当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有力地烘托了作者早年气如山的豪情壮志,战斗的热情。 1 2 3 * *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 对比 “塞上长城”, 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用典暗讽当朝,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以此自勉。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 * 思考:这首诗歌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请找出诗歌中陆游的情感经历。 主旨: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 抒发了。 激昂中透着悲怆。 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 * 拓展延伸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 写作背景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心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一定会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沾染(即自己不会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还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 * *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 *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 *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