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pptVIP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

3.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 1. 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2. 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 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 4. 带了介词结构,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意动用法的概念: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主观上认为 觉得 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2、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成以其小,劣之。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2.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 3.表示动作行为方式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综合练习 词类活用特殊的是 A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褒禅山》) B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D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 应考策略 积累一定的量的文言词汇,特别是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掌握、理解和推断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1.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2.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辞修辞形式,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3.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雍”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4.语法推断。 根据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怀信侘傺”,“怀”为动词,处在谓语位置,“信”处在宾语的位置,应为名词,“忠诚”的意思。 5.语境推断。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可借助句子本身和上下文两种语境推断。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根据前文可推知其“言”为叙述之意。“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联系全篇及背景看,这句中的“言”可理解为“记载”。 C A的名是名词,这里带宾语之,活用为动词了。B的师原本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活用为动词从师。C的日意思是每日,名词做了状语。D的食之的食本来是名词食物,这里带了宾语,当作喂养,活用成了动词。只有C的活用特殊,答案便上C。 1、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 3、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4、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5、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名词活用 二、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1.表示每一。 例: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2、表示渐进。 例:①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②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 * * *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一】语音 1、声调的变化。 2、韵母的变化。 【二】词汇 1、词形的变化。 单音节向多音节(主要为双音节)转变 2、词义的变化: ①词义的扩大 ②词义的缩小 ③词义的转移 ④词义的色彩 【三】语法 【三】语法篇 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 2、句式的变化(判断句、把字句) 3、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 【三】语法篇 3、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 名 词:作状语、动词、使动、意动 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使动、意动 动 词:作名词、使动、意动、为动 数 词:活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划分句子成份,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形容词、代词充当 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形容词充当 2、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 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意动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形作动 大行不顾细谨 形作名 形 容 词 死国可乎 为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