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物言志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 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 ,后者指 。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花鸟草虫皆有品 一花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概谈 咏物诗的概念: 咏物诗指那些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或讽喻现实,或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是指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的特点: “不粘不脱,不即不离”,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一言以概之即“体物肖形,传神写意”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 (刘熙载《艺概》)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鉴赏咏物诗——从诗中之“物”入手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既然咏物,就必须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得“形似”。 通俗的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所以读一首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充分调动个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 《山园小梅》 林逋(北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二、了解所咏之“物”的“寄托”即比喻或象征意义——把握“特殊意象”的寓意,了解所咏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特殊意象是文化符号,是中国文人特殊的语言符号。 它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梅”拥有“傲霜斗雪”的风骨且不谐流俗,“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表达哀怨、思归。月:思乡;柳,送别;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菊,品格坚强,气质清高等等。提到“柳树”,常取其谐音表达惜别;提到“浮萍”,常据其特征表示漂泊不定;“燕子”“大雁”因春来秋往,因此适合抒写思乡怀人;“蓬蒿”“夕阳”因暮气沉沉,因此用来表达衰败离愁。赋予“松”“坚韧挺拔”的性格,赋予“竹”“刚正有节”的节操。 鉴赏咏物诗——要落实物之“意” 鉴赏咏物诗的终极目的——体会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 作者偶有所感,心与物合,遂假托于物,发而为诗,表明心志。 因此要由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鉴赏咏物诗的要旨——仔细品味描写的环境(诗境),在动态阅读中理出作者的感情。 《南园十三首》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注: 1.南园:李贺家乡福昌县的昌谷是个依山带水的地方,有南北二园,南园是李贺读书之处。 2.小白句:引梁昭明太子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