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姓介绍及粟姓起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粟姓介绍及粟姓起源

粟姓粟姓起源一、改自“宿”姓。 ?? 明正德年间,夹江人刑部员外郎宿进,为人忠耿,疾恶如仇。当时刘瑾专权,宿进曾三次弹劾,没有结果,后来刘瑾图谋不轨,张永参奏,才把刘瑾处死。这时,宿进除了弹劾依附刘瑾的大臣王敞等人外,并建议对因反对刘瑾而死的人要从优抚恤,揭发刘瑾罪行的人要给予奖励,因此得罪了武帝,被廷杖革职。据载,宿进的后代因为“宿”的读音与“粟”字相同,改为粟姓。 我就姓粟,我老家的族谱上写了我们粟家的姓氏来源——   读音问题,在湖南黔阳托口镇,四川岳池全县境内,均读“su”,不是书上的“su”,估计其它很多地方也是读作“xiu”。据粟氏族谱记载:粟氏开基祖先万成公原姓熊,宋朝时,曾是朝庭大员,因权力斗争,带着家眷,逃难至广西与湖南交界的资源县境内,此地山高路徒,又名“三千界”(老山界),当时后面追兵将至,开基祖先万成公遂带着家眷藏在“三千界”的一块粟米地里,当追兵骑马追来,问当地的一个老人是否曾见过某某样子的人从此地经过,此老人特地说,见过,不过早过“三千界”了。追兵本来已追得很累了,又听说被追对象已经过了三千个界了,遂放弃追赶,打道回府。后万成公为感谢此地救命之恩,遂定居于此,改熊姓为粟。现在,桂林市资源县龙溪村里,还存在一个很大很古老的“粟氏公堂”,龙溪村及附近的石田村,全村几乎全部姓粟,粟姓在整个乡乃至全县,都是一个大姓。 因此,粟姓之祖坟墓位于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枫木村西邻那山头上,每逢清明佳节都有来自各地的远方粟氏同仁来拜祭粟氏祖先。   ? 山东祖先孙氏九世生下万隆公,於元朝山东匪乱,后举家向南迁徙,到了现今广西和湖南交届的地方(山区),遇上了匪徒,为保命大家丢下行李跑进一片野粟地里躲避,匪徒拿了所有的东西就走了。祖先们保住了命很高兴,但是马上发现他们没有任何食物了,根本走不出这片地方,只好就地摘野粟来吃,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种植物是什么,只是堵一下运气。结果他们就靠这些野粟活了下来。后来他们走到有人烟的地方,就问当地的农民救了他们两次的这种植物是什么,当地的人说是粟,祖先们焚香膜拜,为了表示感谢,改姓粟。公入避灾在七星岭之下粟地之下食粟延命,不得已而诚心默祷,语曰,如脱此难,愿即以粟为姓,故孙姓由此改为粟姓之始祖也,公妻许氏,诰授恭人,十世生下国珍公,即来粤西之始祖也。 ?? 现在看来很不可思仪,但是在当时为了感谢救命之恩而改姓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很正式的被记在族谱中。 族谱记录,当时就在改姓之地,兄弟俩分了家,其中一家又再往南走了一些,也定居下来,其实没隔多远,但是刚好被分在广西和湖南两个省。湖南的一支出了粟裕大将,广西的一支后来又分了一次家,一家一直留在原地,即在桂林市的最北一个县,成了粟家村,和湖南交界;另一支迁到了桂林市临桂县的一个叫两江的地方。现在桂林的灵渠上还有一座粟家桥,就是当时的粟家财主捐钱修的。在当地是有名的百年古桥。 国珍公先后娶谭、李、王、张氏并育下十男二女: 长男:粟子广,回原籍山东; 次男:粟子敬,居湘源全州一带; 三男:粟子远,居广西灵川县一带; 四男:粟子荣,葬于南宁宣化七塘粟村,其孙粟强、粟猛居于南宁一带; 五男:粟子傲,其孙粟寿光、粟寿传居于临桂下湾一带; 六男:粟子登,其孙粟士清居临桂粟村; 七男:粟子秀,居南宁; 八男:粟子杰,史料不详; 九男:粟子华,其子嗣主要居于龙胜一带; 十男:粟子思,其子嗣仁义、仁礼、仁智、仁廉居山东;仁忠、仁信、仁厚居湖南一带; 历史名人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早年参加革命,一九二七年从共青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一九二八年上井岗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班、连、营、团、军、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一九三四年参加红军北上先遣队。失利后转战浙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任闽浙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支队副司令,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师长政委、苏中军区和苏浙军区司令员、政委,党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他戎马生涯身经百战,指挥才能卓越,为人民解放事业战功卓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大将。解放后历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政委等职。是党的八大至十一大中央委员,十二大中顾委常委。又是全国人大二、四届常委、五届副委员长。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