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毒的中医治疗
丹毒的中医治疗
丹毒的中医治疗
我这是第二次得丹毒了.上次是破皮治疗的.这次已经有20多天了,小腿有5m2一直红肿,输了五天640万青霉素,配吃磺胺片,现在还是没好.中医有更好的药方吗?
专家意见:
中医可以治疗
专家意见:
.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发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中医传统外科膏药内加生肌丹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快速生长.对疔,痈.疽,疖,丹毒,蜂窝织炎,各种化脓溃烂等疾病疗效奇特,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其疗效高,无副作用.
专家意见:
nbsp;nbsp;中医有好的药方:nbsp;丹毒的辨证分析丹毒的发生,是由于火邪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而致;或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邪毒乘隙侵袭而发.而发于头面部者,多兼有风热;发于胁下腰胯部者,多兼有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兼挟湿热.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清热凉血解毒,并宜结合外治法.丹毒的辨证论治风热火毒型【证见】皮疹发生于头面部,伴有恶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纳呆,口渴,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洪数.【治法】清热凉血解毒,佐以祛风.【方药】1.主方普济消毒饮(李东垣方,录自《医方集解》)加减处方:黄芩,牛蒡子,柴胡,玄参,牡丹皮各12克,黄连,桔梗,升麻各9克,连翘,板蓝根各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甘草5克,薄荷5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2.中成药(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2)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3)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肝胆火盛型【证见】皮疹发生于胁下腰胯部,成大片状.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目赤,胸胁部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治法】泻肝火,利湿热.【方药】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处方: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泽泻,木通,牡丹皮各12克,车前子15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大黄12克(后下).水煎服,每日l剂.2.中成药(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2)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火毒挟湿型【证见】皮疹发生于小腿,足背部,或并见水疱,大疱.伴有恶寒,发热,疲倦乏力,头痛,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薜,防己,木瓜,金银花,连翘各15克,牡丹皮,牛膝各12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2.中成药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热毒内陷型【证见】病势急骤,除有皮疹之表现外(以发于头面部者较易发生邪毒内攻),并见寒战,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或黄糙,脉洪数或弦滑数或沉而数.【治法】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方药】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处方: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黄,金银花各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赤芍,连翘各15克,黄芩,玄参,栀子各12克,牡丹皮,知母各9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2剂.2.中成药(1)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湿热夹瘀型【证见】皮疹反复发作,或形成象皮肿者,伴时有发热,疲倦乏力,肢体沉重,纳呆.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涩.【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薜,泽泻,木瓜,忍冬藤,丝瓜络,赤芍各15克,牡丹皮,通草,防己,苍术各12克,生薏苡仁30克,滑石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坚肿难消者,酌加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乳香,没药各9克等.2.中成药(1)复方丹参片,口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