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讲座训练(十一)(含解析).doc
专题讲座训练(十一)
1.由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翌年,颁布预备立宪的谕旨,在“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口号下,拉开了立宪的帷幕。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议会的约束,臣民的权利极为微小。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议会的约束,臣民的权利极为微小”,可直接得出实质;第二小问据“1905年”,结合所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状况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得出三条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第(3)问按时间顺序,列举从1978年到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即可。
【答案】 (1)实质:给封建君主专制披上合法的外衣,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背景: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的暴露;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革命派的武装起义等)。
(2)特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新民主主义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成就: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
——《明会典·皇明祖训》
材料二 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显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一句话概括汉、唐、宋丞相职权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之举措对君臣关系、决策机制、政体转型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别列举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分析谭嗣同等人推崇这三位明末思想家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应该注意联系相应的史实,不难得出丞相的权力不断被分散、削弱;第二小问要结合相应史实,进行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教材知识作答;第二小问要注意考虑到谭嗣同的维新派代表的身份来进行解答。第(3)问需要注意结合相应的史实,即中国拥有漫长的君主专制的传统,这种传统不利于中国的政体近代化转型;依据材料三所给的图,不难看出中国政体的近代化转型伴随着西方的侵略,而且过程坎坷,效果不明显,政体的转型逐渐由清政府主导变为清政府无力控制。
【答案】 (1)趋势:丞相职权趋于被分散、被限制,权力趋于被削弱。
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在国际政治经济变迁的大背景下,集权趋势不利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
(2)观点:王夫之:“循天下之公”;顾炎武:“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原因:这三位明末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否定专制皇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热点主题训练(六)奔向光明-民主追求下的多极社会(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热点主题训练(四)强国之梦-民族精神的齐力彰显(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经济史检测B卷 信息文明时代经济专练(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经济史检测B卷 农业文明时代经济专练(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经济史检测B卷 工业文明时代经济专练(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检测D卷 农业文明时代通史专练(含解析).doc
最近下载
- Siebel TAS销售管理方法论交流.ppt
- 一种耐高温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pdf VIP
- 2025协同办公领域AI发展与应用实践报告.pptx VIP
- 2025年中电建电力运维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4中电建电力运维管理有限公司招聘36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一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个案.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04《登泰山记》(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情节知识点讲解 课件139张.pptx VIP
- AI大模型产业落地场景和价值.pdf VIP
- 彩钢板屋面拆除、更换屋面板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