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具(图片)》.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茶具(图片)》.doc

唐代茶具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本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记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有关唐代宫廷茶具,下面已分件专述。这里,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按器具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分别简述如下。   风炉 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风炉的三个足上,均铸有古文字注脚: 一足上铸有“圣唐灭胡明年铸”。一般认为“圣唐灭胡”,是指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讨“安史之乱”之际,而这一年的“明年”,当指公元764年,这里说的是制造该风炉的年代。 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按《杂卦》之解,说的是风在下,以兴火;火在上,以助烹,也就是说,煮茶的水放在上面□内,风从炉底洞口吹入,火在炉腔中燃烧,说的是煎水烹茶的基本原理。一足上铸有“体均五行去百疾”。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此句结合人的腑脏器官,运用生克乘侮理论,说饮茶能使五脏调和,百病消散,指明了茶的药理功能。而炉腹三个窗孔之上,又分别铸有“伊公”、“羹陆” 和“氏茶”字样, 连起来读成“伊公羹, 陆氏茶”。“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当指陆羽本人。《辞海》引《韩诗外传》曰:“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这是用鼎作为烹饪器具的最早记录,而陆羽是历史上用鼎煮茶的首创者,所以,长期以来,有“伊尹用鼎煮羹,陆羽用鼎煮茶”之说,一羹一茶,两人都是首创者。由此可见,陆羽首创铁铸风炉,在中国茶具史上,也可算是一大创造。   灰承 是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放置在风炉底部洞口下,供承灰用。      是指用竹或藤编织而成的箱,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供承炭用。   炭挝 是六角形的铁棒,长一尺,上头尖,中间粗,握处细的一头拴一个小□。也可制成锤状或斧状,供敲炭用。         火筴 又名筋,是用铁或铜制的火箸,圆而直,长一尺三寸,顶端扁平,供取炭用。     又称釜或□,用熟铁制成,内光外粗,耳呈方形。边宽阔,以便伸展。中心部宽,便于火力集中于中心部,使水易沸,茶末易扬,茶汤易厚。主要供烧水、煎茶用。   据陆羽《茶经》载: 唐时,其他质地的也不少,主要的有江西洪州 (今江西的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县市) 烧制的瓷□,山东莱州(今山东的掖县、即墨、莱阳、平度、菜西、海阳等县市)凿磨的石□。陆羽认为这些,虽然也属“雅器”,但“性非坚实,难可持久。”此外,还有银□,陆羽说它“雅则雅矣,洁亦洁矣”,但一般人用不起,近于奢侈。从美观、清洁、实用出发,陆羽最终认为还是以铁制为好。   交床 十字形交叉作架,上置剜去中部的木板,供置□用。     夹 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供炙烤茶时翻茶用。陆羽认为小青竹遇火能生津液,可提高茶的清香味。另外,夹也可用精铁或熟铜制造。       纸囊  用剡藤纸(产于剡溪。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市境内) 双层缝制。用来贮茶,可以“不泄其香”。     碾 用桔木制作,也可用梨、桑、桐、柘木制作。内圆外方,既便于运转,又可稳固不倒。内有一车轮状带轴的堕。堕的直径三寸八分,中间厚一寸,边厚半寸。轴长九寸,中间方,两头圆,能在圆槽内来回转动,用它将炙烤过的饼茶碾成碎末,便于煮茶。   唐代许多史料中都谈到过茶碾。秦韬玉诗中“山童碾破团圆月”,说的就是用茶碾碾茶的情景。不过,唐代茶碾,除有用质地坚硬细密而又无异味的木制茶碾外,还有用石质凿磨而成的茶碾,这在陆羽的《茶经》中已有提及。   拂末 用鸟羽毛做成,碾茶后,用来清掸茶末。   罗合 罗为筛,合即盒,经罗筛下的茶末盛在盒子内。罗用竹制成,弯曲成圆形,绷上细纱或绢。盒用竹或薄衫木板制成亦呈圆形,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罗茶末时,得加盖,以防茶末飘散。     此外,在唐代的史料中,除记有罗合用竹或杉木经烘烤弯曲,并加油漆作成茶罗外,还有用柘木制成的柘罗。唐代的品茗者,不少习惯于自碾、自罗,在此过程中获取“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超脱心境。   则 用海贝、蛎蛤的壳,或铜、铁、竹制作的匙、小箕之类充当,供量茶用。     水方 用稠木,或

文档评论(0)

wgv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