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pdfVIP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pdf

第37卷 第3期 地 震 研 究 Vol_37.No.3 2014年 7月 JOURNAL OFSEISMOLOGICAL RESEARCH Ju1.,2014 1988年澜沧一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 水 易桂喜,付 虹 ,王思维 ,闻学泽 ,龙 锋 (1.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610041;2.云南省地震局,云南 昆明650224) 摘要:利用 1973年 1月 1日至 1988年 11月5日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获得了1988年澜沧一耿马 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区域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像,初步揭示了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结果表明:澜沧 一 耿马地震之前 ,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均匀性特征。澜沧7.6级地震震源区以低于0.7 的异常低 b值、低a值以及整个研究区最短的局部复发间隔 值为特征,表明震源所在断裂段在震前已处于高 应力闭锁状态,具有发生大震的应力条件。 关键词 :澜沧一耿马地震 ;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应力 中图分类号:P317.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4)03—0332—07 王辉等 (1991)依据地表破裂和烈度分布,认为 0 前言 本次地震是澜沧一耿马断裂带右旋走滑正断活动 的结果;俞维贤等 (1991)、Yu等 (1994)根据 1988年 11月 6日21时3分,云南省澜沧县 地表变形带和震害特征,认为澜沧地震和耿马地 发生7.6级地震 (99。43’E,22。50’N),震源深度 震的发震断层错动形式具有 明显差异,澜沧地震 13km,在间隔不到 13分钟的21时 15分 ,距澜 以木嘎断裂的强烈水平错动为主,耿马地震则以 沧地震震 中约63km 的耿马县再次发生 7.2级地 汗母坝断裂的垂直运动为主,并认为澜沧地震的 震 (99。36E,23。23N),震源深度8km (李立 发生对耿马地震具有触发作用。 平等,1990),两次地震的震级差小于0.5,且余 2008年 5月 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相关研究 震区空间相连,属于双主震型地震事件 ,称之为 (易桂喜等,2011)表明,汶川地震之前,震源区 澜沧一耿马地震 。两个主震的极震区烈度均达Ⅸ 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存在多种地震活动性参 度,极震区等震线呈 NW 向椭圆,余震区长 125 数异常,震源区具有远低于龙 门山一岷山构造带 km、宽45km (图1)。主震及频发的强余震导致 区域平均值的显著异常低b值、低 a值和较小的局 748人死亡,7700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 部复发间隔 .值,反映汶川主震之前震源区已处 亿元 (张肇诚 ,1999)。 。 于高应力闭锁状态,且发生强震的概率 明显高于 澜沧一耿马地震后 ,不同机构或个人利用不 其它段。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的相关 同的资料与方法给出了大致相近的主震震源机制 研究 (易桂喜等,2013)也表明,芦山地震之前, 结果 (陈培善,1991;王凯等,1991)。对于此次 震源区所在断裂段具有明显低于整个龙 门山断裂带 地震的发震构造、错动方式与成因,已有众多研 南段区域平均值的低 6值,表明震源区具有相对较 究,且有不 同认识,如:毛玉平等 (1991a,b) 高的应力水平,且余震区主体位于汶川地震后的应 根据NW 向等震线长轴走向、NNW 向余震分布及 力升高区内。芦山地震的发生可能与汶JII地震对龙 NNW 向形变带走向与力学性质,认为此次双主震

文档评论(0)

gh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