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5: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ppt

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题05 《弟子规》诵读之“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依,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廉,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无问。 将入门,问谁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一、道、德、道德 二、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三、道德的起源及其运用 四、如何判定是道德的 五、道德抉择可能的基本原则 一、道、德与道德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世上万物遵循着道而产生,受到德的滋养,具体的物质构成它的形体,周围的时空环境使之成长。因此万物没有不把道德视为根本的。 道的尊位,德的宝贵,不是出于谁的号令而完全是因循自然。所以道生长万物,德蓄养万物,使它们成长发育、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给它们最大的照顾和护佑。生长了并不据为己有,作育不自居其功,统领着天下万物却并不自视为救世主。这就叫深厚的德行。 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真正的根本在于“道”和“德”,“物”和“势”只是附属的,次要的东西。 “道”和“德”是先天的,是决定了生命层次和生命质量的东西,“物”和“势”决定的只是临时的、外表的东西。 生命并不依赖任何有形的物质而存在,生命是宇宙规则的产物。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这就是为什么万物应该把“道”和“德”放在非常尊贵的位置上的道理。“道”和“德”是非常尊贵的,这种尊贵与世俗的任何“尊贵”都是不同的。 “道”和“德”是人类乃至天地万物的原始父母。 “道”和“德”拥有最强大的力量和最光明的前景。 “道”和“德”代表的是宇宙最根本的秩序和有形世界基本属性的完美统一,是至“真”的、是至“善”的,是至“美”的。 《老子》中的“道”,是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二、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分享自主学习:“人之别于禽兽者” 1、谁负有道德责任? 2、关于人应该有道德的不同假定 3、人需要道德的可能和必然基础 1、谁负有道德责任? (1)孟子的人禽之辩: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 (2)荀子的人禽之辩: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 只有人才可能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只有人才被认为负有道德责任。 2、关于人应该有道德的不同假定 (1)宗教或超自然物作为道德的基础 (2)自觉的自身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 (3)传统或法律作为道德的基础 3、人需要道德的可能和必然基础 (1)人的共同需要,如对友谊、爱、幸福、自由、和平、安定等的需要; (2)人的共同心性,儒家的“四心”“四端”“四德”之说,所谓“人同此心”; (3)人的共同理性,理性主义的先验假设,所谓“心同此理”。 三、道德的起源与运用 道德即使是“天命”,也不会是从来就有的。道德有其自身的起源、发展。 只是,不同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学说会有不同的说明。 1、道德的起源 道德起源的不同学说: 超自然论——神的启示; 自然法则论——自然本性; 纯粹主观论——人自己制造的。 道德起源的不同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作为客观条件; (2)自我意识的形成作为主观条件; (3)生活实践的发展作为现实条件; 综合的观点: 道德源自特定背景下有意识的人和物质的、精神的或情感的“物”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 2、道德的发展 (1)阶级形态的发展论: 原始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2)理性形态发展论: 习惯性(或传统)的道德:以习惯或传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