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图文版)》.doc
中国原始农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原始耕作技术
原始动物的驯养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是从驯化野生动植物开始的。人类在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正是原始人类得以驯化植物和动物的先决条件。一旦由于环境变化引起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就会应运而生。中国古史中“神农氏”,正是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发生时的人物。
传说神农氏之前存在包牺氏,“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说明当时正处在渔猎阶段,没有农业的发生,可是到了后来,民人众而禽兽少,食物短缺,于是出了神农氏。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中国农业从其产生之始,就是以种植业为中心的。首要的问题是野生植物的驯化。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对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来。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反映;而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则反映了这个过程的艰难和充满风险。
为了使农业经济得以确立,要有相应的工具的创造,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创制斤斧耒耜,“以垦草莽”。同时又要解决谷物熟食的方法和工具,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从“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作陶”的历史过程。
由此可见,所谓“神农氏”的传说,是中国农业从发生到确立的一整个历史时代的反映。
除神话传说以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分布在从岭南到漠北,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的广阔大地上,尤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为密集。
黄河流域迄今最早的农业遗址,属于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较有七、八千年之久。种植业已是当地居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出土的农具配套成龙,从砍伐林木、清理场地和加工木器用的石斧,松土或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到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一应俱全,制作精致。主要作物是俗称谷子的粟,如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窖藏的粟。采猎业是当时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人们使用弓箭、鱼镖、网罟等工具进行渔猎,并采集朴树籽胡桃等作为食物的重要补充。养畜业也有一定发展,饲养的禽畜有猪、狗和鸡,可能还有黄牛。与这种以种植业为主的综合经济相适应,人们过着相对定居生活,其标志就是农业聚落遗址的出现。
与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年代相当、经济面貌相似的,还有分布在陇东和关中的大地湾文化(或称老官台文化)和分布在陕南汉水上游的李家村文化等。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还发现了迄今最早的、距今七千余年的栽培黍遗存。人们把上述诸文化统称为“前仰韶文化”。黄河流域的农业文化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继之而来的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约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它以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和河北,南达汉江中下游,北到河套地区,西及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都发现了它的遗址。仰韶文化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突出标志之一是出现了面积达几万、十几万以至上百万平方米的大型村落遗址。主要作物仍为粟黍,亦种大麻,晚期有水稻,此外还发现了蔬菜种子的遗存。农业工具除石斧、石铲、石锄外,木耒和骨铲等获得较广泛的应用,收获主要用石刀、陶刀,在谷物加工方面,石磨盘逐步被杵臼所代替。养畜业较前发达,主要牲畜仍是猪和狗,同时饲养少量的山羊、绵羊和黄牛。出现了牲畜栏圈和夜宿场。采猎活动仍较频繁。
仰韶文化之后是距今五千到四千年的龙山文化,它分布于西起陕西、东到海滨,北达辽东半岛,南到江苏北部的广大地区。由于原始共同体的分化和走向瓦解,龙山文化村落的规模比仰韶文化缩小,但农业生产工具有明显的改进。石铲更为扁薄宽大,趋于规范化,便于安柄使用的有肩石铲和穿孔石铲普遍出现,双齿木耒也被广泛使用。半月形石刀、石镰、蚌镰等收获农具的品种更全、数量更多。作物种类与仰韶文化大体相同,但粟黍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用C13测定原始人的食谱表明,粟黍类在食物中的比重,仰韶文化时期为50%,龙山文化时期为70%。适于储藏粮食的口小底大的袋形窖穴显著增多;有些遗址还出土了仓廪的模型。畜牧业有突出的发展;家畜仍以猪为主,新增加了水牛,马也可能已被驯化。后世所谓“六畜”,这时已大体具备。又出现牲畜栏圈和夜宿场之类的设施。与此同时,采猎虽然仍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之一,但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已明显下降。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在中原地区农业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它们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地方性变体,时代较晚,经济面貌贫基本相同,经营以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马家窑文化的居民已经开始养羊。到了齐家文化,虽然仍以养猪为主,但已形成适于放牧的羊群,畜牧业比同时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iebel TAS销售管理方法论交流.ppt
- 一种耐高温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pdf VIP
- 2025协同办公领域AI发展与应用实践报告.pptx VIP
- 2025年中电建电力运维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4中电建电力运维管理有限公司招聘36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一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个案.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04《登泰山记》(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情节知识点讲解 课件139张.pptx VIP
- AI大模型产业落地场景和价值.pdf VIP
- 彩钢板屋面拆除、更换屋面板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