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学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学案.doc

第4课  ?〔材料〕乙卯,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李贽: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冯道为吏隐,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明神宗实录》 〔材料〕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默然而止。?──李贽《焚书》 ?【解读】材料中李贽借刘谐之口对道学家的言行进行了一语中的的批驳。自韩愈创立道统说以来,一些自以为是的“儒士”便以道统继承人自居。尤其到南宋朱熹时,将孔子神圣化,将孔孟之道神秘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即朱熹语,对此,李贽表示出强烈的反感。他根本不承认孔孟之道有什么绝对的权威,孔子也不是什么“至圣先师”,而是人人可以“兄”之的“平辈”。他发出这样的疑问:上古时代并无“仲尼”其人,那时的人难道就不过日子了?李贽对假道学家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戴着“纲常之冠”,穿着“人伦之衣”,以此虚张声势的行头来冒充孔孟之徒,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才实学,仅仅只是拾人牙慧,了解一点点圣人的语录,目的是借圣人以抬高自己的地位罢了。 2.李贽的历史观与人才观 ?〔材料〕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李卓吾一人之是非,可也;谓为千万世大贤大人之公是非,亦可也;谓予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而复非是予之所非是焉,亦可也。则予之是非,信乎其可矣。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解读】《藏书》中充分体现了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他不是以僵死的道德教条作为判别人物高下的尺度,而是以事功大小来对人物品评定位。在这种历史观下,他得出了与传统史论迥然不同的结论。他并不崇拜秦始皇,但秦始皇“混一诸侯”功勋卓著,所以,他赞美秦始皇“自是千古一帝也”。他为商鞅“平反”,理由是“商君相秦,不过十年,能使秦立致富强,成帝业者”。这比那些从个人道德和动机出发评价人物的人,眼光高超得多。这所有的褒贬抑扬,都反映了李贽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效果的立场。李贽勇敢地向孔学的神圣权威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是非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是和非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更没有通行万世的“定论”。而千百年来,封建统治阶级“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李贽决心打破这种孔学的是非框框,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重新评价历史人物,重新观察社会事物。他的这一思想在当时真如一声惊雷,促使人们思考,因而他的书往往还未定稿就流传出去,人们争相传看,视为珍宝,故此为统治者所忌恨。 3.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材料〕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①……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②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解读】《明夷待访录》一书计21篇。“明夷”本为卦名,“明”即是太阳,“夷”是损伤之意。这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也是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希盼。“待访”是等待贤者来访,让此书成为后人之师的意思。另外,“明”暗合“大明朝”;“夷”又有“视之不见”之解,暗含作者的亡国之痛。在《原君》篇中,他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罪恶,指出帝王是唯一的害民之贼。在文中对“古之为人君者”与“后之为人君者”所作所为及百姓对其态度作了比较,是为了阐述这样一些观点:①人们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而对于君主来说,义务是首要的。但是后世君主以天下为自己的私产,不体恤百姓死活,任意损害百姓的利益,所以百姓才视之如仇寇比之如独夫,对于这样的君主他认为可以人人得而诛之,不必顾及什么君臣名分;②天下之所以不太平,人民之所以苦难不已,皆是君主“家天下”的结果。 【注解】①此句意为:因为古代的君主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重要,因而一切作为都是为天下百姓兴利除弊;而当今的君主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欲壑难填导致天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