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pptVIP

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一家一户为主——个体经营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R)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 黍shǔ 稷 菽 shū 麦 稻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义》卷二 说一说: “神农氏”名称的由来及对古代中国农业的贡献? 神农氏教人们学会种田,开拓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成为传说中农业的始祖。 阅读材料: 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耕作方式的演进、生 产工具的革新)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水利事业的发展)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想一想: 1、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有没有变化? 2、耕作方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3、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有什么特点?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原始社会 ——夏商周 青铜铲 1、耕作农具的演变 春秋战国开始 骨器 战国铁口犁 曲柄铁锄 铁镰 汉代铁犁 曲辕犁 铁 铧 骨耜 石斧 远古 刀耕火种 以牛田 (铁犁牛耕) 古代 2、耕作方式的进步 “二牛抬杠”,也即“耦犁”。 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 “以牛田” 曲辕犁(唐代) 原始农业 重大突破 (春秋战国始) 刀耕火种 铁农具 再度演进—— 铁犁牛耕 骨耒 石斧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材料:  春秋时期有些人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 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牛耕在春秋时期开始兴起,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议一议: 牛耕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自出现以来,历千百年而无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 探究: 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的评价? 缺点: 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技术进 步和生产发展; 造成生存环境恶化; 非常脆弱。 优点: 自给自足,稳定,调动积极性, 精耕细作,领先世界 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大发展) 中国历史 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余秋雨 李冰父子 鱼嘴 分水堤坝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体恤民间疾苦,组织百姓,沿钱清至曹娥筑成长127里堤坝,排洪、拦蓄三十六源之水,建成鉴湖,灌田9000余顷,使山会平原逐渐成为鱼米之乡。因建湖触犯地主豪强的利益,马臻被诬告,遭五马分尸死于京城,百姓感其恩,暗地派人赴洛阳运回其遗骸,安葬在鉴湖之畔(今绍兴偏门东跨湖桥南),又建马太守庙以志纪念。古纤道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美表现在整体上,路、桥、水、船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图。清代齐召南曾作有“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的诗句来形容古纤道的景色。 嘉靖十四年(1535)汤绍恩移守绍兴。到任后,遍行水道,察看地势,发动民众出钱出力,不足数,捐以官俸,比划谋略,于嘉靖十五年(1536)7月开工,至次年3月峻工,历时9 月个,建成28孔,以应上天28星宿,故又名“应宿闸”。三江闸不仅消除了水患,而且给民众带来了普遍的长远的利益,自那之后四百余年,绍兴人民赖其水闸而发展生产,保障丰收。 三江闸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2、黄河的治理 东 汉 王 景 黄河在河套平原 3、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