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农业经济
第一章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粮食生产与亩产量问题 中国农业文明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综合型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追求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史的分期 (一)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年至4000年); (二)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夏商西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771年); (三)精耕细作技术的发生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 (四)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时期(秦汉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 (五)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公元581年至公元1368年); (六)精耕细作技术的深入发展时期(明清,公元1368年至1840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 二、生产工具的变革 三、耕作技术的进步 四、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一、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 以隋唐为界线,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集中在北方旱田地区 第二个阶段:集中在南方水田地区 (一)第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北方旱田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 1、芍陂quèbēi 2、西门渠 3、都江堰 4、郑国渠 秦汉时期: 5、白渠 6、龙首渠 7、召父杜母 8、鉴湖 西门豹渠 战国初期由西门豹主持兴建,故名。《史记》说:“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也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 史记:“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漳水浑浊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富庶起来。 都江堰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主持修建。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都江堰的作用:防洪、灌溉、交通。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郑国渠 由韩国人郑国设计的关中第一个水利工程,始于秦始皇元年(前246年),前后花费十年时间。 其最初基于韩桓王的“疲秦”策略,修建过程中,秦王赢政发现了韩国的意图,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渠建成后,经济、政治效益显著,《史记》载:“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xì戏]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六辅渠 古代 关中 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倪宽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小渠,以辅助灌溉 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故名。民间亦省称“ 六渠 ”,至唐犹存。《汉书·沟洫志》:“自郑国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岁,而倪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 郑国傍高昂之田。” 白渠 白渠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全长二百里,受益农田四千五百余顷。 由于泾河含有较多泥沙,白渠也为关中平原农田带来了肥沃的沉积土壤。时人赞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龙首渠 陕西古代引北洛水的灌溉工程,洛惠渠的前身,创建于汉武帝 时期(公元前128-前117)。由于施工时挖出了龙骨(化石),渠道遂 命名为龙首渠。 当时征调1万多人开渠,干渠自征县(今澄城县南)引洛水,向南至临晋境,再回注洛水,灌溉1万多顷盐碱地。 施工中最艰巨的一段穿越商颜山。商颜山高40余丈,明挖时渠岸易崩坍,于是改用隧洞。隧洞全长10多里,为了增加施工工作面和满足通风采光需要,而开凿若干竖井,这种隧道称井渠(井渠法)。 龙首渠的历史地位 龙首渠的建成,使1万余顷的盐碱地得到灌溉,并使其变成“亩产十石”的上等田,产量增加了10倍。 这段穿过商颜山的地下渠道长达5公里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地下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井渠法在当时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直到今天,新疆人民在沙漠地区仍然用这种井渠结合的办法修建灌溉渠道,叫作“坎儿井”。中亚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带也用这种办法灌溉农田。它为世界水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召父杜母”与南阳的水利 指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他们都曾为南阳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在召信臣主持兴建的南阳水利工程中,最有名的是六门堰和钳卢陂。 《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章_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_....ppt
- 第3章管理文秘主体.ppt
- 第4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ppt
- 第5的章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ppt
- 第5章广告文案的构成与写作.ppt
- 第7的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ppt
- 第7的章_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电气范例图纸.ppt
- 第7课_第一次工业革命ppt课件8.ppt
- 第9的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pptx
- 第11章宏观经济学与国民收入核算.ppt
- 妊娠合并性传疾病.ppt
- 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ppt
- 2025年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考核招聘18人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湖南邵阳市邵阳县县直事业单位选调46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湖南邵阳市审计局专业技术人员招聘4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甘肃庆阳市镇原县事业单位引进人才40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139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5年灌南县事业单位招聘43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湖南衡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5年烟台市牟平区招聘100名优秀毕业生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