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岩体开洞地基稳定性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ability Analysis of Foundation with Opening in Layered Rock Masses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Master’s Degree of Engineering By Shao Peiliu Supervised by Prof. Wang Guilin Specialty: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y 2014 中文摘要 摘 要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国家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推进下,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地 面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成为发展重点。在重庆,地表高楼林立,地下防空洞、地 铁隧道、大型地下商场众多。随着时代发展,势必面临地面建筑的改建,拆迁, 再建等工程,这些工程由于地下洞室的存在,既要考虑到上部建筑的稳定性,又 要考虑洞室的稳定性,如果洞室出现稳定性问题,则影响建筑基础,而基础直接 影响上部建筑,此即为洞室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地面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需要 考虑的重点问题。而占世界陆地面积达2/3 的层状岩体由于其明显的各向异性特 点以及复杂的破坏机制更为这些工程的安全进行增加了复杂性。 因此本文利用能够比较好的反映层状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且易应用于工 程实际的Ubiquitous-Joint 本构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荷载位置以及不同层理参数下层 状岩体开洞地基稳定性。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有: ①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了层状围岩洞室的失稳机理及破坏模 型,表明层状围岩洞室的破坏模式及形态与其层理倾角等层理特性密切相关。同 时,洞室地基的稳定性涉及建筑地基和洞室围岩两者的稳定性,论文分别总结了 两者的稳定性判据,整体作为洞室地基的稳定性判据。 ②论文总结并比较了层状岩体常用的计算模型,因为Ubiquitous-Joint 能够比 较好的模拟层状岩体洞室围岩的各向异性特点及破坏模式,以及便于应用的特点, 本文选取Ubiquitous-Joint 本构模型分析洞室地基的稳定性。 ③运用有限差分法,开展层状岩体开洞地基动态数值模拟分析,将洞室开挖 后的结果与传统的Mohr-Coulomb 本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Ubiquitous-Joint 本构能比较好的反应层状岩体各向异性的特点。同时,施加上部荷载及改变其位 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面荷载位置对洞室受力变形有一定影响,荷载位置不同 应力变形传递路径有所不同,破坏形式有所改变。 ④以层理摩擦角、层理粘聚力、层理倾角和层理抗拉强度作为4 因素,以洞 顶、地表及边墙相对变形作为评价指标,开展4 因素4 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对试 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总结层理 特性对洞室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层理参数对洞室地基的稳定性影 响较大,各有不同。 ⑤将 Ubiquitous-Joint 本构模型运用于东大门隧道上方修建培训综合楼工程, 通过基坑开挖和建筑荷载分步施加的动态施工模拟,分析了在东大门隧道上方修 建培训综合楼时洞室地基的受力变形特点及其稳定性,并与监测资料进行比较, 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一致,洞室地基安全稳定。 关键词:开洞地基,层状岩体,Ubiquitous-Joint 本构模型,建筑荷载,层理参数 I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zc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