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 材料的塑性变形
高锰钢(ZGMn13)属于奥氏体钢,热处理不能强化,它的主要强化手段就是加工硬化。 激烈摩擦或剧烈冲击——微量塑性变形——强烈的加工硬化——硬度和强度快速提高——耐磨钢 65Mn弹簧钢丝经冷拉后,抗拉强度可达2000~3000MPa,,比一般钢材的强度提高4~6倍。 金属塑性变形时其它性能的变化 导电性下降(电阻升高)、导磁性下降; 化学活性增加,电极电位提高;耐腐蚀性下降。 * (6)对其它性能的影响 经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由于点阵畸变、位错与空位等晶体缺陷的增加,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导电率、导磁率下降,比重、热导率下降; 结构缺陷增多,扩散加快; 金属的化学活性提高,腐蚀加快。 * 四、形变织构crystallographic texture 1.定义:多晶体中位向不同的晶粒取向变成大体一致,这个过程称为“择优取向”。择优取向后的晶体结构称为“织构”,由变形引起的织构称为变形织构。 依据产生塑性变形的方式不同,形变织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丝织构和板织构。 * 丝织构Wire texture 丝织构主要是在拉拔过程中形成,其主要特征是各晶粒的某一晶向趋向于与拔丝方向平行,一般这种织构也就用与线轴平行的晶向uvw表示。如铝拉丝为111织构,而冷拉铁丝为110织构 * 板织构Sheet texture 板织构主要是在轧板时形成,其主要特征为各晶粒的某一晶面和晶向趋向于与轧面和轧向平行,一般这种织构也就以与轧面平行的晶面{hkl}和与轧向平行的晶向uvw表示,记为{hkl}uvw。如冷轧黄铜的{110}112织构。 (crystallographic texture) Definition: If certain crystallographic directions (or planes) of grains in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aligned to a common reference directions (or planes) the material is said to have preferred orientation. Preferred orientation and deformation texture Wire texture Sheet texture By indicating the ideal position u v w or {h k l} u v w compression cold drawing extrusion rolling FCC 110 111+100 {110}112 BCC 111+100 110 {100}110 HCP [0001] Depends on c/a Cause of formation. Rotation accompanying slip (+ twinning) * 形变织构的利与弊 织构引起的金属的各向异性在很多情况下对金属的加工和使用会带来麻烦。但有时也会利用其各向异性设法获得某种织构。 (1)力学性能: 利: 深冲板材变形控制; 弊:制耳。 (2)物理性能: 硅钢片高斯织构(110)[001],立方织构(100)[001](最易磁化方向)大大改善其磁化性能,减少铁损。 用于精密电子电容器的高压电子铝箔希望获得更多的{100} 100。 * 五、残余应力 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需要做大量的功,其中绝大部分都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了,一般只有不到10%被保留在金属内部,即塑性变形的储存能,其大小与变形量、变形方式、温度以及材料本身的一些性质有关。 * 第一类残余应力(?Ⅰ):宏观内应力,由整个物 体变形不均匀引起。 1 分类 第二类残余应力(?Ⅱ):微观内应力,由晶粒变 形不均匀引起。 第三类残余应力(?Ⅲ):点阵畸变,由位错、空 位等引起。80-90%。 ? * 第一类内应力,又称宏观残余应力,作用范围为整个工 件,它是由金属材料(或零件)各个部分(如表面和心部)的宏观形变不均匀而引起的。 第一类内应力使工件尺寸不稳定,严重时甚至使工件在受力之下变形产生断裂。 这类残余应力所对应的畸变能不大,仅占总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