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人情世态.doc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
?
一、了解话本小说的发展简史,重点了解“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
?
二、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伟大成就,作适当的扩展阅读和自主学习。
?
三、以所选课文为主,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人物刻画、语言特点和叙事方法。
?
单元介绍
?
一、话本小说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小说,经历了六朝的“志怪”“志人”,唐代的“传奇”,在内容和体裁上逐渐丰富成熟。肇始于唐代,繁荣于宋代的“说话”艺术,使古代小说不可逆转地朝着白话的方向发展,遂成主流,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类型。
?
“说话”艺术产生于唐代寺院的俗讲(讲经)和民间说唱。寺院僧人在讲解佛教经典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加入一些通俗的佛经故事来吸引听众,而民间的说唱更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自己取之不尽的素材。
?
到了宋代,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繁荣,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这些市民主要是由手工业工人、店员、小商贩、守城军人等组成的,他们在文化娱乐上有着特殊的需求。“说话”艺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内容上具有现实性或传奇色彩,正好符合这些市民的欣赏情趣。这样,在宋代,说话讲唱艺术空前兴盛,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从大型的游艺场所勾栏瓦舍,到各种档次的酒肆茶楼,从私人府第到宫廷御殿,从露天街市到乡村田野,到处都有说书人的身影。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刘克庄《田舍即事》诗云:“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可见当时说书人的活跃。据诗意,可知前者是在讲东汉蔡邕(字伯喈)的故事,后者是在讲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
?
历来对“说话”有所谓“四家”之分,虽具体分法有别,大体上包括:1.小说(又名“银字儿”),即讲说烟粉、灵怪、传奇、公案,及一些朴刀杆棒发迹故事;2.说铁骑儿,即讲“士马金鼓之事”;3.说经、说参请、说浑经,即演说佛经及参禅悟道等;4.讲史书,即讲前代历史故事、兴废争战之事。其中以“小说”一家最受欢迎,它题材广泛,内容上贴近市民生活,多用银字管乐,多哀婉动人的故事。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中谈到“小说家”说书的情景:“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
?
为了磨炼口才,说书人还组织了自己的行会,如雄辩社。与此相适应,一些中下层文人则专门替说书人或戏剧演员编写话本、脚本,也成立了专门的行会组织──书会。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给“话本”的定义为:“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尽管后来有一些学者指出“话本”一词还有很多不同的用法,但也不能否认其为“说话之本”的含义。
?
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最初的话本,仅仅掌握在说话人手里,秘而不宣。随着市民阶层欣赏水平的提高,文人的加盟,使话本的内容更加丰富,文学性也越来越强。加之印刷术的进步,书坊老板开始刻印话本牟利。这样,公开刊行的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诞生了。
?
话本小说的基本体制可分为四个部分:
?
1.题目。题目是根据正文故事的内容来确定的,起标识的作用。说话人为了使内容更加醒目,往往用七言八言的句子为题,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
?
2.入话。是话本的开头,通常以一首诗词或一诗一词开头,点明主题,渲染气氛,调动听众的情绪。也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开头,以故事为入话的又称“得胜头回”“笑耍头回”。
?
入话具有候客、垫场的作用。它位于正话前面,相对独立。
?
3.正话。即正题、正传,是话本的主体部分。正话的文字,分散文和韵文两种。散文是口语化的单行散句,主要是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韵文是指中间插入的诗、词、曲、骈文、联语等,主要用于对环境、人物服饰、容貌等作静态的描写,兼有抒情的成分,在结构上中断散文的叙述,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同时也使讲述的形式多样化。
?
4.篇尾。即话本的煞尾,它一般以诗词的形式出现,独立于故事情节之外,对正文故事具有总结、评定作用,对观众具有劝诫之意。
?
话本的刊刻,开始是以单篇的形式出现的。到了明代中叶,才有了结集成书的话本选集,如《六十家小说》(即《清平山堂话本》原名)等。到了明代末期,冯梦龙致力于话本小说的整理,从他收藏的古今通俗小说中,编辑加工成120篇,分为三辑,每辑40篇,分三次刊行。首次刊行的40篇,初名《古今小说》,后来更名为《喻世名言》,与在其后刊行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列,世称“三言”。
?
冯梦龙(1574—1646),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