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精品.ppt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精品.ppt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在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区别: (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2)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 前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后者则危害团头鲂、鲫、鲢、鳙、鱖、加州鲈、黄鳝、草鱼、白鲳、银鲷、大口鲇等多种淡水鱼,且对鱼种,食用鱼均危害。 * 第六章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细菌性烂鳃病 第十节 疖疮病 第二节 赤皮病 第十一节 鲤鱼白云病 第三节 细菌性肠炎 第十二节 叉尾鮰肠型败血症 第四节 细菌性败血症 第十三节 黄鳝旋转病 第五节 体表溃疡病 第十四节 罗非鱼细菌综合症 第六节 烂尾病 第十五节 爱德华氏菌病 第七节 白皮病 第十六节 蛙红腿病 第八节 白头白嘴病 第十七节 黄鳝出血病 第九节 竖鳞病 第十八节 鳖细菌性败血症 第一节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G- 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的鱼类都有危害,一般在水温15 ℃以上开始流行,常与赤皮病、肠炎病伴发。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2、3、4):体色发黑,鳃丝肿胀,坏死、腐烂,软骨外露,粘液分泌亢进,鳃瓣边缘粘附大量污泥,本分病鱼鳃盖内表面充血、出血,中间腐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诊断: 防治: (1)草食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该病原,因此池塘施肥时应经发酵处理; (2)该病原在0.7%的食盐浓度中难以生存,鱼种放养前可用2-2.5%的食盐水浸泡处理; (3)治疗应外用药与内服药相结合 外用消毒药,内服抗生素 第二节 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杆菌 流行情况: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危害各种养殖品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5、6):病鱼体表充血、出血,鳞片脱落,以身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鳍条出现“蛀鳍” 诊断: 防治: 第三节 细菌性肠炎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罗非鱼、黄鳝等,流行季节为4-9月,水温18 ℃以上开始流行,饲料因素往往是重要的诱因;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7、8、9、10、11):体色发黑,食欲减退,肛门红肿外突;腹水,肠道充血、出血发红,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腔内充有大量粘液。 诊断: (1)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 (2)病原分离鉴定 R-S选择培养基培养呈黄色菌落。 防治: 同前 第四节 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也有报道有温和气单胞菌和耶尔森氏菌(如图)。 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都有危害,流行季节为2~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发病率高大100%,死亡率可达95%;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2、13、14、15、16):病鱼全身体表充血、出血,甚至肌肉也充出血呈红色,腹水,肝、脾盛肿大,肠道表现为肠炎。 诊断: 防治: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2)治疗,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内外结合 ? ? ? 第五节 体表溃疡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危害多种养殖品种,特别是一些名特优(乌鳢、加州鲈等)的危害较大,水温在15 ℃以上开始流行,发病高峰是5-6月;外伤是本病发生的一重要诱因。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7、18):病初,体表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出血,之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表皮及其下肌肉坏死,溃烂,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而死亡。 诊断: 防治: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2)治疗,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内外结合 第六节 烂尾病 病原: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对发生于水质较差的池塘,且机体受伤是一重要诱因,发病季节多集中在春季;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9、20、21):病初尾柄处皮肤变白,随后,尾鳍开始蛀蚀,并伴有充血,最后,尾鳍大部或全部断裂,尾柄处皮肤、肌肉溃烂,严重时露出骨骼。 诊断 防治:同前 第七节 白皮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或白皮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鳙鱼,特别是对鱼苗和夏花鱼种危害较大,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22):病初尾柄处发白,并迅速向背鳍基部以后的体表蔓延,尾鳍腐烂,残缺不全。病鱼头向下,尾向上,与水面垂直,作挣扎状游动。 诊断: 防治: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