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 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始的鲁迅民族劣根性批判而至1980年代的
大陆文化寻根,根是20世纪乃至现在国人最为困扰的精神命题。其间,
继,构成了一个观照民族生存与民族文化现代运演的独特视域。不管
是台湾寻根文学的三度勃兴还是大陆寻根文学的兴起,其历史激发力
都与整个二十世纪最重大的民族生存事件联系在一起,从西方列强入
侵到国共之战再到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无不最强烈地促使国人对自
己的生存重新做出定位,而且这不是简单的利益取舍,而是对自己人
生形态的重新确证。因此,根的寻找与重塑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最核
心的部位,寻根文学实则是“立人与“立国”的文化主线在特定历
史时期的独特嬗演,旨归于民族的现代性塑造。故而,大陆与台湾寻
根文学比较研究可以在相互参照中以文学为镜观照民族文化心理的
现代性建构,观照中华民族乃至中国文学自身近现代以来在东方与西
方、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架构中的独特存在。立足于此,本
文分六个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确立本文的研究定位。一是通过美国与
拉美寻根文学的探视,为本文研究获取一个远距离的研究参照系。二
‘是反思大陆寻根文学研究,确立本文研究的关注点与价值点。三是界
定台湾寻根文学,在文学史中梳理出台湾寻根文学的三度勃兴及其历
史动因、主要内涵与价值取向。四是在上述三个方面观照的基础上进
一步明确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即:将这两个独特的文学存在作为互
相参照与共构的体系,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于民族文化现代转型
的独特担当。
万方数据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立身民族现代转型的大历史时空背景之中,驻
足传统与现代之间,台湾寻根文学与大陆寻根文学切中的乃是人之存
在的最本源问题,即:“我是谁?”的民族自我身份认证问题,再现
出二十世纪民族生存最本源的精神痛苦与焦虑。本文认为,大陆与台
湾寻根文学实则切中的乃是中国白近现代以来在世界现代化大格局
中重新认证民族身份这一最根本的问题。而当一个民族需要自我认证
的时候,这意味着它遭遇到了最本源的文化危机,即:根的焦虑、惶
惑与迷失。二者互补性地呈示出了这一民族现代转型的最本源文化危
机。具体地说,大陆寻根文学深蕴着“丑陋的中国人的劣根焦虑,
台湾寻根文学深蕴着“亚细亚孤儿”的失根惶惑,而二者又同归于生
命之根的现代迷失。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在失根的惶惑与现代的迷失双重夹击之下,大
陆与台湾寻根文学对于“我从哪里来?的探寻,而这对于现代转型
中精神还不足以自创自立的民族而言是更为可靠的现实应对。具体地
说,一方面在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中,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
不能再像两千多年来的民族生存那样使个体产生安身立命的意义感;
另一方面异质的西方文化还没有内化成个体生存理所当然的意义源。
在这样的时代格局之中,大陆与台湾寻根文学显示出三个寻根维度:
一是寻向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主流文化,试图寻找人之初的根性。二
是探寻民族传统文化在世俗生存中到底具有怎样独特的超越品格,一
种从“活着这一基点不断趋向“超越”这一基点的人之区别于动物
的本源性存在。其间,显示出道禅作为中国式超越对于世俗生存的人
文关怀,作为民族独特的心性文化以一种静忍的面目使人在现实困境
与琐凡的日常生存之中获得一种超越性的定力,_种区别于外在政治
意识形态标签的人的内在精神本源性超越。三是试图确证民族历史文
化底层的生命原力,一种在历史的长河中未被湮灭的生命本来力量。
Ⅱ
万方数据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在传统母体文化的根性追寻中,台湾寻根文学
凸显出了寻根者一种渴求母体自足的文化弃儿身份,大陆寻根文学凸
显出了寻根者一种内隐的文化自恨的溺儿身份。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弃
儿与溺儿社会、文化身份凸显出了二者相异的生命与文化图景,进而
互补性地为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展示出一种独特的召示性。具体地
说,台湾寻根文学展示出个体生存民族根性与民族母体不能够相合相
依的弃儿状态,两难而尴尬的生存现实更凸显出弃儿对回归母体自足
的渴求,凸显出传统母体文化那种维系民族生存本有的自足部位的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