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2014成考必备语文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从全文看,乔治·桑引起雨果爱慕、钦佩、崇敬、祝贺、感激的原因有哪些?(7分) (1)她的灵魂和作为是伟大的、美好的; (2)她具有自由自在的思想; (3)当祖国遭到凌辱时,她能挺身而出; (4)她是一位荣誉等身完美无缺的女性; (5)她创作了许多杰作; (6)她因为善良招来了某些人的仇恨和辱骂; (7)他留给人们以女权,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 (8)她是一位预言真理和正义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 答出6点给7分;答出5点给6分;答出4点给2分; 答出2点给1分。 (2005)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 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像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几乎未作描写与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却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吧……”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显现。这是想像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以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为了说明这种再创造,我再举徐志摩短诗《沙扬娜拉一首》,以为佐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娇羞,诗人借此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温柔缱绻。我们欣赏这首诗,首先是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像活动的。从这一朵水莲花出发,想像那女郎的美丽、多情、柔情似水又充满了离别的轻愁。为什么说这是再创造?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这位女郎的年龄、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自己的想像中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来。这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应该受到鼓励的。这种想像活 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或由此联想起来的其他人物“移入”他所再创造的那幅画面中去–––––他可以把那一位水莲花似的女郎想像成自己的女友或爱人,也可以在一声充满“蜜甜的忧愁”的“沙扬娜拉”中,寄托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份眷恋之情。就是说,他可以把自身想像为诗中的人。 但是,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它的特点在抒情。因此作为读者,我们只能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注]文中“沙扬娜拉”即日语“再见”的意思。 11.从第一段的文意看,作者为什么把“诗歌的欣赏活动”看成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4分) 答: 1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长干曲》“整首诗几乎未作描写与叙述”?(6分) 答: 13.作者在对《沙扬娜拉一首》所作的欣赏中,具体地指出了“再创造过程”的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步骤是____________ ___(用第三段中现成的语句作答)(6分) 因为读者通过想像,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 要点是:想像、丰富、再现。 因为整首诗只有四句,其中既没有关于人物、环境方面的描写,也没有故事情节的叙述(意思对即可) 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像 在自己的想像中创造 14.作者为什么说“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3分) 答: 15.从最后一段的文意上看,“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实际上包括 和 两个方面。(6分) 诗不可能详尽地叙事(或: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 了解诗人的感情 寄托自己的情思(或:重温自己的情感经历) (2004)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早就听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