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付救灾款何需200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兑付救灾款何需200年   【编者按】   2005年,本刊连续两期对国家下拨陕西渭南“03#8226;8”洪灾5906万元灾后重建款去向进行了追踪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陕西华阴市政府于2005年6月专门致函本刊,表示一定“在一年内把灾民迁建工作做好”。   为了证实这个说法,一年之后的2006年6月,也就是渭南“03#8226;8”洪灾5906万元灾后重建款下拨后的第三年,本刊记者第三次赶赴华阴,对这笔巨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采访。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为使数以万计的灾民远离洪灾,最终过上安稳的日子,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华阴灾民迁建工程计划。这项工程如果实施得当,无疑会在华阴乃至渭南历史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项证据,“华西移民新村”的“夭折”又在向人们证实着华阴市政府的尴尬。灾民迁建工程实施后的第三年,仍然只有39户灾民搬迁,仅占全部3474户灾民的1%。   既然国家出钱,灾民们为什么仍然不愿意搬迁?其中的内幕究竟是什么?正在修建的“华西移民新村”距离灾民心目中的民心工程究竟有多远?      灾后迁建成了“烂尾工程”      屋前的街道上污水横流,各种洗菜水、淘米水冲刷后留下的菜叶、米渣依然滞留在街道中央,星星点点。屋后的污水沟里臭气熏天,从厕所冲下来的各种污垢将这条水沟填充得满满当当,却不知道该流向何处。村头堆满了黄的红的各色垃圾,苍蝇横飞,一阵风刮来,灰尘卷着白色的塑料袋四散开来,煞是“壮观”。   这是记者2006年6月在陕西华阴新落成的“华西移民新村”看到的情景。   “这个样子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了。原先政府答应给解决,现在看来没戏了!”灾民魏增军对当初的搬迁抉择感到非常后悔。   魏增军告诉记者,在“华西移民新村”建设初期,华阴市聂郝礼副市长就向他们承诺:“政府将负责完成水、电、路等‘三通’工程。”而在他们搬迁到这里后,没有人再提及此事。他们多次到市政府反映,也没有任何回复。   无奈之下,魏增军等灾民只好“自救”。“没有下水道,只好在街道的中间挖一条浅浅的水沟。没有电,只能从大华公路边原来的村民家中接临时电。没有水,就在自己家院子里打井。有时候抽上来的水是咸的,没有办法喝,我们只好到别的村子去拉水。”   唯一让魏增军等灾民感到安慰的是,“华西移民新村”在统一规划时,在屋后修建了一条污水沟,用于厕所和牲畜等粪便的排放。然而,由于这条污水沟至今没有跟任何市政设施联通,仅在“华西移民新村”范围内融汇贯通,现在反而成了这些灾民无法言说的“痛”。“现在我们整天都不敢开卧室的窗户,又一个夏天马上就要到了,真不知道该怎么过?”魏增军说。   2003年8月,渭河发洪水后,魏增军家的部分房屋成了危房,他只好从华西镇庆华村搬迁到了现在的“华西移民新村”。因为每天还要走十里多路回原来的村庄附近耕种自己的田地,魏增军没有将老家庆华村的房屋全部拆迁完毕,他专门留了一间,以备农忙时居住。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魏增军的房屋虽然盖好了,政府也只给了他12000元的建房款,至今仍然有3000元的灾后建房款被政府扣押。   据了解,由于生活生产两相脱节,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许多灾民采取了和魏增军一样的办法。没有拆除完毕老房子而被政府扣押灾后重建款的灾民不在少数。   尽管这样,在“华西移民新村”,魏增军还算是幸运的。按照华阴市政府的规定,凡是搬迁到“华西移民新村”的灾民,必须建两层楼房,才能得到全部15000元的灾后重建款。他前些年一直做些小买卖,多少有些积蓄。在东凑西借了两万多元后,他便将房屋建好了。而许多灾民,本来就一贫如洗,尽管四处举债,最终还是只建了一层房屋便停工搬了进去。   无钱建房的灾民更是举目皆是。在“华西移民新村”,记者在野草丛生的荒地上费了老大的劲才找到了几处已经建好的地基。由于长期荒废,风吹日晒,部分砖石已经开始风化。      “华西移民新村”,灾民眼中的“乌托邦”      对于大多数灾民来说,“华西移民新村”只是他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   华西镇洛西村村民杨太昌,全家有6口人,靠11亩口粮钱维持全家的生活。2003年8月的渭河洪灾后,他家的房屋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随时可能吞噬全家老小的性命。为了能搬迁到“华西移民新村”,他倾其所有,又向亲戚朋友借款3000元,甚至不惜找个人以高息借款8000元,还是连盖一层房屋的钱都不够。不得已,他咬咬牙,将家中的9亩土地转包了出去,希望用所得的租金实现全家搬进新房的梦想。不料,祸不单行。“03#8226;8”洪水退去不久,他就患上了出血热。这场病把家中的钱,借来的钱统统一扫而光,杨太昌至今只能在危房中度日。   罗西村村民田春勤至今还租住在别人家的避水楼上。田的丈夫患腰椎间盘突出,多年不能下地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