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闹闹的阅读与写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儿闹闹的阅读与写作.doc

女儿闹闹的阅读与写作   一   女儿闹闹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的?三四岁吧。一上来她就先读我收藏的书:《人性论》《存在与时间》《艺术与幻觉》,总之,我书桌上有什么她就读什么。当然,我读书里面的内容,她仅仅读封面。我的学生问她:“闹闹,你妈妈爱读什么书?”“《野天鹅在行动》。”她毫不迟疑地说。   她的识字课本有点特别。那时我们每晚给她念《格林童话》。最初她连句子的意思也不大懂,只是睡觉前有人陪陪她罢了。不管我们念到哪里,她说停就停。后来她不干了,她要求将一个故事讲完。但有的故事实在太长了,念完谁都吃不消,于是我们就跳着念,趁她不注意,赶紧翻过几页,把那个结尾大声念出来。不久她就发现其中“有诈”。她再也不安安静静地躺着听了,而是认真地坐着,眼睛紧盯着我们手中的书页,念到哪儿,她的视线追到哪儿。她毕竟认得几个字,要蒙她渐渐地越来越不容易,一旦我们又想偷懒,不得不删掉几段时,她便厉声地说:“回去!回去!”就这样,先是一页一页地,接着是一段一段地,最后才是一行一行地(终究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按照和常人完全相反的顺序,她居然认得了许多字,掌握了阅读。我现在想起来才觉得不简单,那么小的孩子,在一大片陌生晦涩的符号面前,竟无师自通地建立了秩序。   她最初独立阅读的日子是她最快活的日子,整天小脸放光,笑嘻嘻的。出门乘车,路上经过的商店名称、广告牌、公共汽车站站牌,她全拿它们当作大书来念。格林童话看完了,看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看完了,又看各种版本的世界童话名著。海湾战争那会儿,她五岁半,《参考消息》来了她先抢着看,坐在小椅子上向我们报告每天的战况,美军伤亡多少,伊拉克人怎么样。等到再看电视上的战斗场面,她反复问我:“妈妈那是真的吗?”她将世界全当作故事来理解了。   幼儿园还没毕业时,给她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从此她的知识就开始天南海北、“不伦不类”起来。每天送她上幼儿园总要问:“闹闹今天带什么书?”(她的老师特许她将课外书籍带到课堂上来)“想带‘医学’的那本,可是害怕。”说实在的,那本医学的“为什么”都是些人体器官之类的插图,她小小年纪尚不具备心理上的自我保护能力。   她读老庄也是很早很早的事了。街上卖蔡志忠的漫画,她十分喜欢。六岁时她和她的提琴老师、六十岁的中央乐团前首席杨牧云先生坐而论道:“道可道,非常道。”我认为她肯定是胡说八“道”。前些日子她突然平静地对我说:“妈妈,你不要怕死啊,死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是大自然的一个过程。”我想她这回理解一点了。至今她还是最喜欢庄子的那本,百忙之中总不忘了把庄子放进她沉甸甸的书包里,到学校里再看一看。她带到学校的书中还曾经有一本洛尔迦诗集,“死亡/在小酒馆里……女人的汗味……”她给我们背诵道。   二   闹闹最早开始写作甚至在她学会阅读之前,两三岁吧。有一阵子,当我们吃完早饭坐下来工作时,她便一颠一颠地跑来索要圆珠笔和稿纸,然后找个地方坐着,一声不响,埋头疾书,大块文章,一气呵成。她的“著述”远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每个字都在格子里,字体大小整齐,满满的几大张,但是凑近一看,完全“面目全非”:其中一个真正的字也没有,完全是瞎圈起来的、只有她们那种“小人类”才能理解的“符号”。她居然还能照着咿咿呀呀地念出声来,真让人哭笑不得。我至今还保留了一些她当年的这批“手稿”。   上小学不久的一个星期天,闹闹兴致勃勃地拿来一张报纸,在报纸的一侧边白上罗列了各种各样的标点符号:逗号、句号、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等,问我:“它们是什么?”“它们是干什么的?”看来她在着手拆句子了。在她阅读的问题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还有标点符号这回事。在给她一一作了解释之后,她心满意足地走了。不一会,她给我拿来了她刚写下的三篇文章。乍一看,满眼全是标点符号,用得密密麻麻,尤其是冒号、引号,加上大多数字都是用拼音写成的,令人看了头晕眼花。仔细辨认起来,这回有内容了,都是关于吃饭呀,过生日呀,送礼物呀,叙述的事情几乎都是出现在对话之中。她画的引号就像画的花边似的,非常美术化,每个句子的头上都带有这样漂亮的“头饰”。世界上居然有人是因为热爱标点符号、仅仅是为了使用标点符号才开始弄笔的,堪称一绝。   我能够查找的她早年的文章是她写下的第二批,署期为“1991年国庆”,那时她不到六岁半,上小学整整一个月。共两篇,我将其中的拼音全部转换成汉字(认拼音对我们大多数人都很不习惯),其余一字不改:   小兔请客   在一个小房子里,有小兔,我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小动物,反正还有声音。   原来是小兔请客呀!小兔说:“我的房子好吗?”好朋友们说:“我会请你客的。”“傻瓜!”   小白兔说:“不是这个意思,走,我送你们。”   睡与死   睡是一种死,相反,死也是一种睡。   在你睡觉的时候,你会不知不觉的死。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