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扯下你的腰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书,扯下你的腰封.doc

好书,扯下你的腰封   雷人腰封惹人恨   “中国具备夺取诺贝尔文学奖实力的作家不止一个”,“如果你对中国的文学不甚了解,请读叶兆言”。   在作家叶兆言最新散文选集《动物的意志》一书的黄色腰封上,印着这样的文字。而除此之外,中间那行“除了莫言,至少还有叶兆言”几个粗体大字显得格外醒目。正是这些与书的内容毫无关联的文字引发了一场“公开叫板莫言”的风波,当然,是腰封在叫板。当事人叶兆言也只是那个被牵连的人,并对此“很不受用”。   从1998年余秋雨推荐美国畅销作家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至今,中国大陆的“腰封”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美国三代总统喜欢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的伯乐”——这些浮夸而极其不搭的文字被镶嵌在一本本书上,甚至被当作是时尚的象征。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条“腰封”几乎同时成为作家和读者的烦恼。“拿起一本心仪的好书,常会被横亘(亦有竖亘)的腰封倒了胃口。”这句话来源于豆瓣网一个名为“恨腰封”小组的描述。这个始建于2009年5月的小组如今成员已多达2602名(截至本文发稿)。   横亘腰封倒胃口   和很多作家一样,叶兆言对新书出版时的腰封“事先并不知情”。拿到书后,“一直忍着,因为郁闷”,他实在无法接受腰封上的广告词。直到有网友在微博上转发和讨论新书封面和腰封时,他才无奈地“认领”。之后,他还贴出一篇旧文《书籍装帧,愈演愈烈》,文章里曾说到“书的腰带又不是裤带,不束好就会有伤风化地掉下来”。   当叶兆言不断地自责和感慨“伤了风化”时,腰封风波里躺着中枪的另一当事人莫言始终不发一言。事实上,同为作家的他早已深谙其中的道道。4年前,他曾因为不能接受腰封广告语而成为“扯腰封的第一人”。   当时,出版社为他的新作《蛙》设计了一个写满广告词的醒目腰封:世界级作家莫言酝酿十多年,创作四余年,潜心打造的一部当代中国最感天动地的长篇力作。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动人心魄的人生经历,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乡村生育史。献给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   这里面有些过分夸张的形容词的确抓人眼球,但当莫言明确表示“把那些形容词统统拿掉,希望新书不要有腰封”时,出版社遵从了他的意愿。   作家们对腰封的谨慎不无道理,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起了祸端。就在今年年初,一个满是噱头的腰封曾制造了开年翻译界乃至出版界争议性最大的一场风波。   “迄今为止最优秀译本”、“纠正现存其他56个《小王子》译本的200多处硬伤、错误”……《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译者李继宏执笔翻译的《小王子》新译本尚未正式发售,却因“杀”眼的腰封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而另外一本《老人与海》,也称“纠正现存其他50个《老人与海》版本的1000多处错误,最纯正、最优美、最准确的译文”,出版社更是把李继宏称为“年轻的天才翻译家”。   此腰封一出,就遭到豆瓣网友发起的“一星运动”抵制,之后该书的综合评分已从最初的9.3分一路狂跌到3.7分。抵制活动的发起人表示,该书的宣传语完全无视林秀清、周克希等法语译者的译本,是“极其恶劣的不尊重行为”,更是一种“虚假无耻”的宣传方式。   起初艺术,渐趋低俗   “我想把书带插进书里,却怎么也折不好,书带恬不知耻地从书里探出头来,向我们伸出它血红的舌头。”法国颇具盛名的瑟伊出版社的女编辑安妮·弗朗索瓦曾在《闲话读书》中如是描述对“书带(即腰封)”的厌恶。那么,腰封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畅销书浅规则》作者李鲆给出的解释是:“腰封最早用于精装书籍,起到保护书皮封面、增加装饰性的作用。后来大量用于平装书,其作用主要是配合营销或书籍推荐。”而如果追踪溯源,大陆出版物使用腰封是受台湾的影响,而台湾则取自日本。   日本人做书,一向很讲究装帧设计,就像是和服有一个别致的腰带。在日本,99%以上的图书都是有腰封的。日本人认为腰封不仅是一种广告宣传形式,更是一种工艺品,设计、构思、内容都很精美。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出版业出现泡沫化,腰封也被越用越滥——那些作为包装一部分的腰封变得“越来越璀璨、喧嚣”。随后,这种影响蔓延到台湾,而近几年则是大陆,不管是精装本还是平装本几乎每一本书都得别上一张腰封才能上市。在图书利润的挤压和驱使下,腰封渐趋脱离其艺术设计性而变为最便宜划算的“书载广告”。   一个设计优秀、精美的腰封不仅能瞬间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能长久铭刻于人的记忆中。比如说日本社会学家小熊英二的《民主与爱国》(新曜社出版)一书的腰封,其上部就用大字横写:我们不知道“战后”。这既是对读者的一种追问,也在迫使读者去反省。   好的腰封固然能给人以引导,但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有时会因为一条不合时宜的腰封而掉了身价。作家阎连科的《我与父辈》的腰封被称作是“集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