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关注,用活教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个关注,用活教材.doc

四个关注,用活教材   一、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 ,把握教学方向   特级教师霍懋征在总结教学经验时曾说过:“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法。”说明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教师在用教材时,应该思考:教材这样编写的意图是什么?是否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教学内容是否做了修改?如有修改,这样修改的目的是什么?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较,有哪些共性和特性等。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12年),“加法”例题与实验版相比较,作了如下调整:把情景图由原来的放纸鹤换成了小丑合气球,并增加了点子图,还把放纸鹤移到“做一做”环节。在“做一做”和练习环节中增加了看图说算式以表示加法含义与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加法算式含义的练习。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应该发现小丑合气球与放纸鹤图相比较,可以使合并的过程动态化,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突出了加法的含义。教材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气球)→(点子)图→算式”这一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另一方面还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思考,教师把运用动作形象理解加法的含义和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加法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把让学生经历抽象过程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教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应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与智慧,把写于纸上的教学目标内化于心。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把准教学方向,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关注环节的设计层次,优化教学过程   “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亦是如此。如果能让看似简单、平实而又毫无生气的书本知识跌宕起伏,学生肯定会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而陶醉其中。在用教材时,教师还应该考虑:问题情境是如何展开的,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教材内容的呈现结构与知识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排列顺序能否作为教学顺序,怎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建模过程等。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找因数”。教材上只有一个例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提示语两句,一是18可以由哪几个数相乘得到?二是你是怎样想的?面对如此简单的教材,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如何用18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并用乘法算式表示。使学生直观感受找一个数的因数与摆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2.深入探索如何准确、全面找因数的方法。师生通过反思、回顾,将经历上升为经验。3.用因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区别。4.猜一猜60、70、80和90这四个数中,哪个数的因数个数最多?让学生在感受因数的神奇奥秘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环节的层层相扣,环环相因,使学生的思维一直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教材由于本身的局限,无法呈现知识结构的变化与扩展。需要教师经过慎重的思考与分析,对教材结构进行适度的调整、建设、创造,使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样,教学过程才能得以优化,做到有效、实效与高效。   三、关注内容的呈现方式,增添教学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往往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对此,L.H.克拉克所著的《中学教学法》中指出:“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或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啬糖” 。   教材中总有一些例题,远离学生的生活,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时,教师应该思考:怎样能使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才能既有趣又合理地体现教学内容,做一些怎样的补充或变化就能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避免过于简单呆板,显得丰富灵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觉得教材里数数的情境创设太单调了,为了让学生对数量1000的感受更加充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数数情境: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出1000根画在纸上的小棒,学生通过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学会了数数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数黄豆的粒数,感受1000粒和100粒黄豆的差别。三是感受1000张纸与1张纸的厚度。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1000这个数有了具体、真实、丰富的体验。   科学、合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加工或完善,使之变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能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找准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在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